中新網昆明6月22日電(玉浩洋)21日,夏至日,雲南省昆明市滇池邊迎來一個由銀發老人組織的夕陽團,他們沒有打卡秀自己,而是對著眼前的石碑與古建築拍照和討論。
這個『夕陽團』是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研究會的部分專家、學者,基本都是退休人員,年齡最大的超過了80歲。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探訪調研高海公路沿岸的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探討建設滇幣博物館、抗戰文化園,以及將高海公路命名為抗戰歷史文化公路的可行性。
昆明高海公路沿線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富集,有抗戰時期滇署機關辦公樓(龍雲別墅)、中國遠征軍總司令部紫園、國民政府衛生署昆明防疫研究所、滇緬公路醫院舊址(山邑村)、西南聯大周培源教授舊居,還有南僑機工紀念碑及紀念館、盧漢別墅(西園)美軍陸軍172醫院、雲南白藥發明人曲煥章紀念館,以及聶耳、張天虛、楊傑等與抗戰有關的名人墓。這條在抗戰時期建成的軍需公路的終點海口,還有造槍、造望遠鏡、造紙、造水泥的軍需物資企業。離高海公路十多公裡處,還有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電站。今天,這條公路依然在使用,與高海高速公路並行。
中國遠征軍總司令部紫園建築設施保護完好,但其抗戰的歷史並不為人所知。參與調研的自媒體人梁樂講起兒時父親告訴她的關於滇西抗戰的歷史,表示自己將把這些故事繼續講下去,讓今天的年輕人都能知道這段歷史。
隱藏在觀音山社區的百草村,連部分專家學者都嘆息『沒來過』『不了解』。這裡不僅有百年舞龍燈的歷史,更有雲南白藥發明人曲煥章采藥居住的舊居。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一顆印』昆明傳統建築。走進舊居,既能看到曲煥章大藥房的復本,更能了解當年他捐出3萬瓶百寶丹支援抗戰的故事。
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建偉認為,抗戰時期,雲南由後方變成前沿,高海公路把抗戰指揮機關和抗戰服務單位串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耀眼的歷史文化畫卷。研究會希望借明年抗戰勝利80周年契機,整合更多民間力量,推動打造高海公路沿線以抗戰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將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文史與文博緊密結合,讓游客在研學、游學中學習身邊的歷史,領悟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沿線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更好地發展。(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