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祖國好 家鄉美】黃河源頭的『生態衛士』
2024-06-22 19:46:41 來源:中國網  作者:

  六月初的三江源腹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綠衣。藍天白雲倒映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湖泊之上,充滿詩情畫意。清早,一個身材高大、面龐黝黑的藏族漢子騎上摩托車行進在廣袤的草原,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他叫索索,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擦澤村生態管護隊隊長,在生態管護隊伍成立之初便加入其中,如今在生態管護隊已工作了12個年頭。索索與擦澤村126名生態管護員人均守護著近670公頃的土地。他們20多人為一組,每日巡護時間不低於7小時,巡護路程不少於70公裡,風雨無阻堅守在生態管護第一線,足跡遍布這片廣闊的高原大地。

  黃河源頭兩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紮陵湖,藏語意為白色長湖。在索索厚厚的巡護日記上,記滿了有關紮陵湖的內容,對紮陵湖周邊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索索已經非常熟悉。

  6月6日,記者跟隨索索來到瑪多縣紮陵湖鄉擦澤村,他和隊員穿上整齊劃一的綠色制服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你看,這種紫色的小花,還有那邊低矮的植物,以前我們都未曾見過。』索索興奮地對旁邊正在巡護的同事公保加喊道。

  談及腳下這片土地的今昔之變,索索百感交集。『三江源國家公園還未成立的時候,草原上有很多生活垃圾,我內心很是著急,於是就有了與親朋好友去撿拾垃圾的想法。』早在2005年,索索便組織親朋好友成立了一個由12人組成的垃圾清理小分隊,他們以地為床,以天為被,自備工具與食物,因為路途遙遠常常好幾天回不了家。『那時,我們出去撿拾的垃圾能裝滿好幾個編織袋,動植物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索索的同事曲周說。

  如今的黃河源園區,野生動物數量增加,草原上遍布各色植物,湖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千湖美景再次重現。隨著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草原上已難覓垃圾留存的痕跡。『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生態管護員每人每月有1800元的生態補助,而且垃圾的數量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我們一組20多人出去巡護,一天總共能收集到一個編織袋的垃圾。』索索說。

  『生態管護員的職責是清理垃圾和污染物,監測野生動物數量、觀察草原植被的長勢,修理和維護草原的基礎設施,預防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制止違規開發、禁牧區放牧、偷獵等行為,並及時向行政執法部門匯報,此外還要記錄每日巡察的情況,詳寫巡護日記。』瑪多縣紮陵湖鄉副鄉長華貢傑介紹。

  在記者跟隨索索巡護的路上,每到一處新的地點,他都會拿出手機拍照,這令記者很是不解。『這是「三江源巡護App」,只需手指一點,就能快速上傳我們一天的巡護工作情況,而且這個平臺還記錄了我們的巡護時間和距離,確保了巡護時的安全。』說著,索索便將剛纔所拍攝的照片上傳到了App上。相比於每天手寫的巡護日記,『三江源巡護App』的出現,既提高了生態管護員巡護的工作效率,也確保了巡護情況的及時上傳,生態管護工作走上了智能化道路。

  對於救助野生動物,索索也有一套獨特的方法。2023年11月,索索與同事在巡護的路上看到一只岩羊掛在網圍欄上,拼命地嘶吼著。他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工具,與同事合力將岩羊救了出來。但是這只岩羊並沒有離去,索索仔細觀察發現岩羊的右後腿出血很嚴重,而且不能自由活動,他立馬想到了常用的『土法子』。於是,索索先是拿起一塊扁長的石頭,用自己的手巾對岩羊的受傷處進行了簡易的包紮,隨後使用『三江源巡護App』將現場的照片上傳到了平臺,等待有關部門的救援。『我和索索出去巡護時,碰到了很多類似的情況,他每次都能處理妥當,現在我們村好多牧戶家的牲畜受了傷都會找他幫忙,他已是我們擦澤村的半個獸醫啦!』索索的同事曲周打趣道。

  生態管護是一項需要長期付出的工作,『即便沒有生態補助,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加入生態管護員隊伍,因為這是我們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地方。』在談及有何心願時,索索說:『我們村上每戶有一名生態管護員,生態管護隊伍在不斷壯大,我想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引導更多新加入的成員盡快熟悉管護技能,同時我也能寫一些文章,通過宣傳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我的家鄉。我和同事也會盡心盡力巡護,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