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四部門聯合發布公報 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總體恢復向好
2024-08-15 08:53: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農業農村部會同水利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近年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以十年禁漁為重點的長江大保護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公報》顯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持續恢復。2023年長江乾流監測點位單位捕撈量均值為2.1千克,比2022年上昇16.7%;重要支流監測點位單位捕撈量均值為2.3千克,比2022年上昇64.3%。重要區域性指標中,長江中游監利斷面四大家魚卵苗資源量為59.8億粒(尾),是禁漁前2020年的4.4倍;長江下游刀鱭單位捕撈量為30.6千克,是禁漁前2020年的7.3倍。

  水生生物多樣性穩步提昇。2023年長江流域監測到土著魚類227種,比2022年增加34種;監測到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比2022年增加3種,新監測到滇池金線?、細鱗裂腹魚和四川白甲魚。

  棲息生境總體穩定。2023年長江乾支流水質評價總體為優,Ⅰ—Ⅲ類水質斷面佔98.5%,采砂和航道整治等涉漁工程增量開發強度有所下降,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

  綜合研判,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穩中有昇。2023年長江乾流、洞庭湖、鄱陽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等級為『較差』(共6個等級,分別為優、良、一般、較差、差、無魚),相較於禁漁前的『無魚』等級,提昇了2個等級;重要支流中赤水河繼續為『良』,岷江從2022年的『差』提昇1個等級至『較差』。

  《公報》也指出,受監測到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種類數仍相對較少、部分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生野生動物數量偏少,少數江段水體連通性較差、岸線硬化度較高等因素制約,相關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偏低。中華鱘連續7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長江鱘20多年沒有監測到自然繁殖,長江江豚數量剛剛止跌回昇,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依然任重道遠。

  農業農村部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各地,壓實地方政府禁漁主體責任,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保持執法高壓嚴管態勢,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強化重要棲息地修復,加強外來物種防治,多措並舉保護修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記者邱海峰)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