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廣袤的黑土地上散發著豐收氣息。農業社會化服務持續推進,不斷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積聚力量。
大豆結莢鼓粒,到了生長關鍵期。『擱幾年前,大中午也得下地乾活,忙得團團轉。』黑龍江省富錦市向陽川鎮友誼村的『老把式』劉善禕,如今松快很多。
在田頭,空中的無人機播撒肥料,地裡的300畝大豆長勢喜人。『從種到收再到銷售,全過程托管,省心又省力。』在劉善禕看來,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好地』的好路子。
今年59歲的劉善禕,是當地有名的種植大戶。他和妻子從村民手中流轉了600畝土地,種大豆和玉米,一乾十幾年。隨著年歲增長,幾年前夫妻倆漸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村黨支部書記傅馳野沈思,這樣的『老把式』都喊吃力,村裡的田可咋種?
2021年,黑龍江省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東風吹到了友誼村。『春耕時,統一采購農資,價格低,成本能下降;種植期,合作社科學管理,再用上大機械作業,效率高;等秋收,統一找好糧食收儲企業,解決賣糧難……』傅馳野一番話,讓村兩委班子成員興奮起來。
村裡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向村民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當年春耕開始前,有69戶村民與合作社簽訂合同,托管土地1.5萬餘畝。
『不瞞你們,一開始我是反對的。』劉善禕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是從村民手裡流轉土地,覺得合作社是來搶生意的。』
為了動員劉善禕,傅馳野開出條件:帶地入社,還可以在合作社當農機手。劉善禕依然沒松口。
到了秋收,劉善禕發現,自己種的地和合作社的一片托管地緊挨著,收成卻大不相同——托管地玉米每畝多收50斤,大豆每畝多收20斤。2022年春耕前,不用人勸,劉善禕早早來到合作社,交錢、簽單,把流轉土地全部托管。自此,友誼村實現整村托管。
合作社種植科學高效,增產又增收。劉善禕細算賬,笑容滿面:『這兩年,每年比自己種地多收入3萬元,在合作社打工額外還能掙將近5萬元。』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富錦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糧食產量連續八年位居黑龍江省第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富錦市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改革,迎來進一步深化拓展的契機。『針對托管資格,我們嚴格審核監督,各方面條件均符合的合作社,纔能享受托管補貼政策。』富錦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站副站長馬秀梅舉了個例子,『就拿現代農機裝備水平來說,達到70%以上的合作社,纔有資格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作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縣,富錦市把推動農業生產標准化和生產經營規模化作為提高糧食單產的重要途徑,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富錦市共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132家,都已實現全過程土地托管。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