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青島張先生在某電商平臺一店鋪買了一批品牌筒燈,結果發現都是假貨,要求商家『退一賠三』卻遭到拒絕。記者采訪發現,網購買到假貨的人不在少數,且這些假貨的商品名稱、所屬店鋪名稱通常標注著『××直銷』『××品牌正品』,甚至有的店鋪還是官方認證的旗艦店。
有媒體曾對2005名受訪者調查發現,46.5%的人在網購中遭遇過假貨,護膚品、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等領域是重災區。中消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18』電商促銷期間,關於『假冒偽劣』的負面信息高達21.4萬餘條。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消費者權益被侵害、電商行業信任危機加深的現實。
針對網售假貨現象,電商平臺不能當『甩手掌櫃』,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電商平臺的經營秩序。
電商平臺作為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橋梁,承擔著資質審核、監督管理的重要職責。如果平臺能夠嚴格把關,對入駐商家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並加強日常監管,那麼網售假貨的問題無疑會得到有效遏制。但遺憾的是,一些電商平臺在追求商業利益時,忽視了自身責任。這也導致了消費者在遭遇假貨時,往往面臨索賠難的困境。比如,一些電商平臺為了吸引商家入駐、提高日活量,對一些見怪不怪的打法律擦邊球的經營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些頭部電商平臺近年來陸續推出諸如『僅退款』、先行賠付等服務模式,提昇了消費者購物體驗,也對遏制假貨、震懾『小聰明』的店鋪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規則的探索之外,電商平臺還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共同打擊網絡售假行為。比如,平臺要通過信息共享、線索移交等方式,與職能部門形成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合力。有關部門則應加大對電商平臺的監督力度和指導服務。
面對假貨問題,電商平臺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應對,只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改和預防,纔能提昇消費者的信任並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簡言之,糾治網上假貨易買難賠的問題,電商平臺作為關鍵一環,必須積極作為並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餘明輝)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