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代做手抄報』成生意 形式主義作業何時休
2024-08-29 08:30: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新華視點』報道,近期,不少中小學家長和學生反映,一些形式主義作業有增多趨勢。學生時常要完成拍照、拍視頻等留痕類作業,以及各種網絡課程打卡任務。其中,困擾學生多年的手抄報類作業任務量仍較多,以致『代做手抄報』在電商平臺成熱門生意,有的店鋪銷量高達20萬單。

  這些實踐類作業是如何逐漸形式化的?以手抄報類作業為例,很多家長反映,每逢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制作手抄報。學生推給家長,一些家長的精力不足以顧及,只能通過網購解決。還有家長指出,開學後,孩子需要上交『假期生活』和『慶祝教師節』的手抄報,『孩子畫畫不好,擔心比別人的作品差太多,所以纔出此下策』。

  對一些中小學校來說,手抄報自帶的『展示』屬性很適合被加入陳列展板、匯報材料中。一位小學校長就在采訪中坦言,很多聲稱是『孩子做的』作業,實際上是老師或家長代做的。學校之間比著向督學、檢查的領導展示形象,學生作業也因此在無形中卷入了這種競爭。

  學生機械應對、家長『瘋狂下單』、學校和老師忙著把收到的作業整理為成果材料……當每一方都只注重結果時,手抄報作業原有的教育意義就在無形中被淡化了。可想而知,當畫手抄報成為讓學生疲於應付的強制性任務,而他們又並未在日常課程中培養出繪畫興趣,便很容易敷衍應對,或是直接讓家長找人『代勞』。

  此外,面對一些學生『擔心比別人差太多』的觀念,學校和家長也應加強引導。畢竟,布置手抄報作業的初衷,並不是讓大家都去『卷』第一名,而是通過繪畫的過程陶冶情操、學會用藝術的方式抒發內心感受。哪怕繪畫技巧上不夠純熟,一些獨特的、個性化的表達也應得到更多呵護和欣賞。如此,纔能引導學生逐漸培養在繪畫方面的興趣和自信,讓藝術成為成長過程中的滋養源泉而非任務負擔。

  此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和特長,對於慶祝中秋節、教師節等,能否不必拘泥於統一要求,探索更加開放、更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呢?比如,擅長寫作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寫詩、寫散文等方式表達情感;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通過裝置藝術、剪紙、做甜點等形式向老師表達感謝;那些對數字更加敏感的編程少年,也可以發揮創造性,用『二進制』的形式展現對傳統節日的理解。實踐類作業不該落入形式主義窠臼,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性,更加注重作業的完成過程,纔更有利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當然,也要看到,一些學校和教師之所以熱衷於布置手抄報類、留痕類作業,主要是為了迎合上級部門的要求,或是參加各類評比競賽。對此,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就曾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直指一些學校作業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明確提出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只有進一步完善和精簡相關評比要求,避免重結果輕過程的導向,嚴控各類大賽、檢查、考核活動的數量,纔能讓各方走出形式主義壓力,回歸素質教育的初衷。(任冠青)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