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觀眾和網友成心跟央視春晚對著乾?
小品幾時有,把酒問本山,不知央視大廳,今夕是虎年……流水的節目組,鐵打的趙本山。20年來,本山大叔就是央視春晚的一塊『活招牌』,沒有他,全國人民過不了年。
『這個陪伴我們過了20個除夕夜的好人(趙本山),讓人難捨難分。但是,為了引領文化,到了該和他說再見的時候了。』有網友尖銳地指出,表演內容和形式都雷同,是演員的大忌,頓頓『照方抓藥』,就算是滿漢全席,咱胃也受不了啊。
讓『俗文化』走上了大雅之堂,讓『二人轉』轉遍了大江南北,趙本山東北式的調侃,底層社會式的自娛自樂,在那個文化生活貧瘠的年代,曾給了國人太多的自信,太多的歡樂。可20年過去了,本山大叔還是停留在過去的老一套,靠土氣、傻氣『忽悠』觀眾,也難怪人們審美疲勞。特別是牛年春晚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小品《不差錢》,並沒有顯現趙本山重振昔日輝煌的跡象,反而活脫脫成了一個『炒徒弟的托兒』。
還有人指出,盡管趙本山總把『我是農民』掛在嘴邊,可論他的地位和財富,離『草根』兩個字也越來越遠。
經過2009年央視春晚的鍍金,小沈陽身價暴漲,據傳其出場費迅速從三位數飆昇至六位數。但縱觀小沈陽的百場全國巡演,人們發現,靠模仿走紅的小沈陽的表演手段,太缺少創新。一樣的娘娘腔、一樣的扭捏作態、一樣的『嚎』,就靠這一套功夫,小沈陽2009年掙得盆滿缽滿,而觀眾對他的信心卻一再走低。
對於網友們一浪高過一浪關於『更新換代』的呼聲,春晚總導演金越坦言,創新是一件很具體的事,要指望小沈陽在形象上創新是很難的,只可能在角色上有所創新,『只要他的作品能反映新的生活和事情,就算是成功的創新了。』
截至2009年,央視春晚已經走過了27個年頭,每年的央視春晚,已成同一時間內,國際上收視率最高、觀眾最多、規模最大的晚會。但經過近30年的市場考驗,要想使每年的春晚都有所進步,成了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業內人士感嘆,春晚一年比一年難演,演員和編劇都有說不出的苦衷,很多老人兒也希望被代替,休息幾年,但現狀卻是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