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曹操墓被打開了,到底是真是假,報刊上很是熱鬧了一番,最近好像不大談了。我們當然只有相信考古學家的說法,希望能夠看到他們比較詳細的報告;單是看媒體上怎麼說,不容易得一究竟。過年前後無事,我找出《曹操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來重讀一過,也算是『預流』(趕上潮流並參與進去)的行動吧。真是開卷有益,讀後頗有新的體會,這裡不妨單就曹操的養生秘訣來略為一談。
曹操只活了65歲,比我現在的年紀還要小一點,如今看去實在不怎麼樣,但在當時卻要算比較長壽的了——他兩個寶貝兒子曹丕和曹植,都只活到四十歲左右;所謂『建安七子』有一多半死於瘟疫,可見體質都不大行;而他竟能活到六十又五。曹操有兩句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龜雖壽》)可見他是講究養生之道的。
從《曹操集》中可以看到,他很注意向老壽星請教,其中一封致皇甫隆的密信就很有意思,全文不長,照抄如下:『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若有可傳,想可密示封內。』(《與皇甫隆令》,第57頁)曹操前後下過很多的『令』,態度從來沒有這樣客氣過。
所謂『服食』(吃補藥)『導引』(練氣功)是當時大家都相信的長壽之道,曹操自己也曾根據方士們的意見實行過,大約效果並不明顯吧,所以還是要向真正長壽的人請教奧妙。皇甫隆有沒有將自己的妙法寫成秘密文件向曹操報告,從《曹操集》裡看不到,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以及裴松之注所引用的史料裡也找不到,幸而張華的《博物志》記錄了此事的下文: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論養性(生)法即可放(仿)用,大略雲:『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去肥濃,節酸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施瀉,秋冬閉藏。』詳別篇。武帝行之有效。(卷五)
可知皇甫隆把自己的幾條基本原則都傳給了曹操,而曹操也確實照辦的。大約老壽星並不覺得是什麼秘密吧,所以後來的知識精英張華也知道這些,並且寫進自己的著作裡去了。
這幾條現在看來仍然實用:一要經常活動,但不過量;二要節制飲食,但不過頭;三要少吃脂肪,少吃鹽,少瞎動腦筋,保持正常的情緒,不追逐名利,謹慎地安排好性生活。四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調節自己的狀態,與自然同步運行。『除馳逐』這一條曹操大約做不到,其他應該是可以實行的。
曹操的『保健醫生』華陀也有一套養生長壽之道,他曾經設計過一套保健操『五禽戲』,讓人摹仿動物的各種動作做全身運動,據說非常有效。史稱他的學生廣陵(今揚州)人吳普堅持做這一套體操,活到九十多歲,仍然耳聰目明;另一個學生彭城(今徐州)人樊阿,則活到一百多歲(詳見《三國志·魏書·方技傳》)。曹操不大佩服華陀,後來把他殺了;估計曹操沒有好好做五禽戲,又一輩子忙於『馳逐』,自然終於成不了壽星而只能比較的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