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告示,主動求助的人逐漸多起來,有時候每天要免費送出10餘個煎餅果子。每當有拾荒者、殘疾人、環衛工路過,趙彥苹還會主動上前詢問,一個煎餅果子不夠,就兩個、三個,直到對方吃飽,偶爾她還會塞給對方幾十元錢。『能幫一個是一個!』趙彥苹說,『有個拾荒的老人,在我這裡吃了兩年多煎餅,可是後來就找不見了,我還挺惦記,不知道他現在過得好不好。』
在朱光偉的手機裡,有一張特殊的合影。『去年,一個波蘭留學生在我攤前轉了很久,後來纔知道他沒錢,就免費送他一個煎餅。』朱光偉高興地說,『第二天小伙子又特地來我的攤兒上買煎餅,還要和我合影,不停地給我豎大拇指。』
為了讓更多人吃到免費的煎餅果子,夫妻倆還印制了厚厚一沓『愛心接力』名片。『有些人不知道我這個小攤,但是通過名片,他們就可以給我打電話,或者找朋友捎回去。』朱光偉說,『煎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靠著煎餅攤,一家四口的生活總算有了著落,但日子並不寬裕。『每個月靠賣煎餅果子能掙3000元左右,丈夫每月要花六七百元的藥費,加上兩個女兒上學的開銷,付完房費電費後,我們也是「月光族」。』趙彥苹搓著粗糙的雙手說。
趙彥苹一家在城中村的住處,一間約18平方米的屋子被隔成兩間。裡屋,只有床和桌子『著地』,由於空間狹小,其他物件幾乎都被摞了起來。外屋的床上白天放著箱子,晚上箱子會被挪到地上,『這樣就解決了女兒假期回家的睡覺問題。』而家裡唯一值錢的的東西是一臺21寸的彩色電視機,那是幾年前好心人送的。
盡管日子清貧,可趙彥苹認為,他們一家的生活比以前更有滋味。『得病時,我愛人很敏感,像個刺蝟,逮誰紮誰。自從免費發放煎餅以來,他性格變好了,感覺像換了個人。』趙彥苹高興地說。
朱光偉說:『以前我覺得自己是個廢人,現在還能和妻子一起幫助他人,盡管只是個小煎餅,但是覺得自己有用處。』
如今,趙彥苹和愛人經常被同行稱為西安城裡的『煎餅俠』。一個擺攤者說:『俠士有救困濟貧的本心,趙大姐夫妻倆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現在也要向他們看齊,把愛心接力下去。』
一團蒸騰的熱氣,一個陌生的微笑,一句暖心的問候,日復一日,他們在西安城裡平凡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