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一名網友在玩微博問答。中新網邱宇攝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邱宇)回答問題可以賺錢,提出問題也可以賺錢。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一種新的分享經濟模式正在興起:付費問答。知識與金錢的關系,被互聯網用最直接的方式連接在了一起。
花錢買一分鍾語音答復,值嗎?
在廈門工作的年輕白領陳月筱是問答類產品較早的體驗者,她會花幾十塊錢向專家購買一條60秒的語音答復,諮詢關於家養寵物等方面的問題。
『最先接觸的平臺是分答,主要問一些相對客觀的科普類問題,這樣專家能給出比較明確的回答。』陳月筱說,與被提問者的權威性相比,花幾十塊錢得到一對一的幫助,還是挺值的。
目前,市場上不僅有語音問答平臺分答,還有類似聊天室一樣的知識交流社區知乎live,基於文字的付費問答產品微博問答,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等,它們都在尋找可行的發展模式,並試圖擴大規模。

知乎live(左)和喜馬拉雅FM界面截圖。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到2016年10月,喜馬拉雅FM激活用戶規模已達3.3億人。知乎平臺用戶規模近千萬人,擁有20個熱門的付費問答服務。
陳月筱聽過一場8萬人在線的知乎live,探討如何管理時間。『知乎live的形式更像講座,需要買「門票」入場,』她說,分答和微博問答則像講座之後的一對一提問。
像陳月筱一樣願意為知識付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艾瑞調研數據指出,33.8%的新媒體用戶已經產生過對新媒體內容的付費行為,還有15.6%的用戶有進行付費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