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熱評
搜 索
周茜:保健品『越位』背後是關懷『缺位』
2017-03-15 09:14:05 來源:荊楚網  作者:周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親愛的老伴和孩子們,你們要保重身體,照顧好小孩子們……』看著父親留下的遺書,家住市南區的陳女士不禁潸然淚下。3月11日晚上7時許,她發現60歲的父親不見了蹤影,情急之下趕忙發動親朋好友尋找。然而,三個小時後,陳女士卻等來了一個噩耗,老人的遺體在海邊被發現。老人還留有一封遺書,上面講述了自己前後投入數萬元購買保健品的經過,同時把矛頭對准一家名叫『向尚集團』的公司。3月12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半島全媒體記者稱,老人輕生沒有任何『征兆』,公司將與家屬協商此事。(3月13日未來網)

  『保健品亂象』再次觸動當代為人子女們的神經,輿論一邊倒地指向保健品商家的無良和市場監管的『不作為』。其實,老年人大量購買高昂保健品現象由來已久,保健品亂象也被詬病多年。這期間,我們看到了政府、媒體多方的努力,2015年9月1日起實施新的《廣告法》中明確禁止保健品中出現任何有疾病治療功效的宣傳;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也在逐年加大對保健品的科普宣傳,建立了越來越多的食品保健品科普基地,讓市民免費參觀;通過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農村等形式,邀請專家免費為市民講解食品保健品的購買、甄別、使用等科普知識;在公園、站臺等人流密集地,稍稍留心會看到很多保健品的科普宣傳欄、公益廣告等等。

  然而,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熱情依然居高不下,保健品市場持續火爆的背後除了監管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乃是對老年人這個群體心理關懷的『缺位』。從12315、12331等舉報投訴平臺統計的結果來看,更多的保健品投訴來自老年人的子女,而非老年人本身。據這些子女們反應,無論怎麼勸說自己的父母都聽不進去,他們像著了魔一般非要購買這些保健品。緣何如此『著魔』,寧願相信外人也不信自己的子女呢?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給出了答案,老年人渴望被關懷、懼怕孤獨,但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其身邊,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他們。一些非法營銷人員利用了老人心理上的空缺,通過精神慰藉等手段贏得了老年人的信任,進而誘導他們購買產品。

  一起因保健品而起的悲劇,留給我們的不能僅僅只是對逝者的感傷、對無良商家的痛恨、對政府監管的謾罵,更多地應是反思下作為子女的自己,是否做到了對父母心理需求的回應,是否做到了在忙工作疼小孩的同時也能多陪伴於父母身邊,是否給予了父母足夠的精神上慰藉……做不到常回家看看,能否常電話惦念呢?哪怕只是單純地聽父母嘮叨幾句,讓年邁的父母感覺到與自己子女的連接還在,而不是感覺老了老了就沒用了,被社會拋棄、被子女嫌棄,讓這種心理失衡和心理落寞被一個陌生的保健品銷售人員給填補和利用了。

  該反思的不只是為人子女們,進入老齡化階段的整個社會普遍缺乏對老年人的關懷和關心機制。如何在這方面發力,纔更應是我們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

  稿源:荊楚網

  作者:周茜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