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質量牆壁上竟長『蘑菇』
房屋質量也是購房者投訴得比較多的,主要體現在房屋裂縫、牆面地面滲水、裝修質量等方面。鍾先生反映他在江北鴻恩寺某樓盤買了一套房子,接房後發現存在很多問題,牆壁上起泡、發霉,甚至長了『蘑菇』。物管整改過,還是沒有解決問題,『蘑菇』照樣長。
暗箱操作開發商擅自抵押已售房
有購房者反映,有開發商隱瞞房屋抵押事實,違規出售抵押房屋。一位市民投訴,他在沙坪壩區西永某樓盤買了一套房,當時繳納了2萬元訂金,銷售人員沒有告訴他這套房子正處於抵押中,屬於限制銷售的房產,結果無法簽合同。
江女士則投訴,2011年她在璧山區綠城上島買了一套房,開發商在她購買後又把房子拿去抵押,導致她一直都沒有拿到房產證。
學區房陷阱入讀名校本部成空
一些樓盤打擦邊球,宣傳『學區房』,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黃先生投訴,他在渝北某樓盤定了一套房,當時開發商承諾買房就有八中的讀書指標,結果去教委了解纔發現,該項目並沒有八中的讀書指標,現在定金也退不了。
另一位市民也投訴,他在某樓盤看房時工作人員說買房可以入讀名校本部,於是他就交了定金,結果當晚工作人員告知只能入讀該名校管理的其他學校,最惡劣的是,工作人員完全不承認之前說的是入讀名校本部。
合同糾紛補充條款只利於開發商
在投訴中,涉及購房合同糾紛的也不少,比如合同欺詐、霸王條款等。楊先生反映,他在秀山一房地產公司買了一套商品房,簽了購房合同,因為資金問題,開發商將項目賣給了另外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卻不認這份購房合同。
張女士反映,她在某樓盤交了定金准備買房,『在簽合同時發現,補充協議合同上有很多霸王條款,比如國家允許交房時房屋面積誤差在3%以內,而他們的補充協議上卻寫著無論面積誤差多少,買方都不能退房。』
貨不對板宣傳的配套設施沒見著
開發商賣房時的宣傳和交房的情況對不上,這種現象也十分常見。在消費者投訴的案例中,一些樓盤在銷售時宣傳的森林公園、健身器材、環境配套等,交房時都未兌現。
一位在大渡口某大型樓盤購房的市民反映,接房時纔發現樓盤附近有一處大型垃圾處理站。另外一位市民則投訴,他接房時竟發現他家的陽臺和鄰居家的陽臺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