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公園裡一些年輕人
把老人當做獵物
張女士說,和自己一起上課的老人,很多是被保健品公司從公園裡忽悠來的。
連日來,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多個公園調查發現,的確有年輕人尋找各種各樣的老人,與他們拉家常聊天,並索要聯系方式。
14日中午,在金水路邊的一個大型公園裡,一位身穿西裝的年輕小伙站在三四位老人身邊,給他們講述老年人保持健康的注意事項,最後掏出一個筆記本,記錄了幾位老人的聯系方式,邀請他們免費去聽專家給他們講述健康知識。一位老人表示,自己有時間了會去看看。
去年,有媒體走進200多個社區,問卷調查324位老人發現,超過69%的老人購買過保健品。
【專家】
保健品為何對老人
有這樣大的『魔力』
保健品對老人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吸引這麼多老人購買?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一位副院長說,老年人多數存在對健康的焦慮心態,容易被暗示,主觀上願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謂功效。所以,很多保健品在推廣過程中,銷售者會讓老年人體驗產品,同時進一步演說功效,而在老人周圍,則有一些『同伴』表示體會到了效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心理暗示的催眠場,讓老人特別相信某一產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關的說辭。』
一旦被拉去聽講座,多數老人會砸入自己的積蓄。去年12月,鄭州市民周女士致電河南商報記者,說她父親因買保健品,十幾年來已花了20萬元左右,還向鄰居借錢去買。河南商報記者到周老先生家時,老人自己在家不捨得開燈。他過日子恁仔細,買保健品卻很『大方』。
前幾天,周先生的女兒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過年時村裡發了一筆過節經費,父親家都沒回,直接拿著這些錢還買保健品的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