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受訪者支持將未成年人監護失職的行為『入刑』
『網上有句話我特別贊同,「最可怕的是,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雖然是調侃,但反映出了當下「馬大哈」父母的問題。』於瑤說。
在看護孩子方面,父母怎麼做纔算是『合格』? 72.8%的受訪者認為應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55.8%的受訪者認為不應把孩子一個人留在任何地方,54.4%的受訪者認為不應輕易把孩子托付給他人看管,49.7%的受訪者認為要讓孩子時刻處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40.1%的受訪者認為不應帶孩子去安全隱患較大的地方。
面對『馬大哈』父母和頻繁發生的兒童安全事故,有網友建議,將未成年人監護失職的行為『入刑』。對此,53.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要以此警戒『熊家長』;31.8%的受訪者表示不支持,認為家長通常並非故意。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程為敏認為,對未成年人安全保護的相關規定應當進一步細化,『一些安全隱患較大的情境,應該通過制度的手段加以杜絕,從源頭上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比如明確禁止監護人將兒童獨自留在家中』。程為敏還表示,可以將一些技術手段作為輔助,如為孩子准備有定位功能的可穿戴設備,這樣如果遇到在外走失的情況,就能在第一時間鎖定孩子的位置。『社會能做的,更多是預防和提醒,要真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還需要監護人承擔起責任』。
程為敏建議,公共場所的安全警示標志應該做到信息的有效傳達。『如果只樹立一個寫有警示文字的標牌,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有些兒童根本讀不懂警示牌的內容。為了讓安全警示更有效,可以使用醒目的圖標,必要時也可以采用循環廣播的形式,保證警示信息最大程度地傳遞給人們』。
數據表明,61.0%的受訪者希望學校內專門開設安全教育的相關課程,60.1%的受訪者希望媒體加強對基本安全常識的普及,58.0%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加強公共設施的安全設計,53.2%的受訪者表示一些有安全隱患的場所應當禁止兒童進入,39.5%的受訪者希望社區為家長開辦安全知識講座,28.7%的受訪者希望從法律政策方面加強對兒童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