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老總』請客贈生財之道 『畫餅』忽悠4500萬
2017-03-16 15:54:47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盧金增 王蕾 王菲 杜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家實體店成了重磅『魚餌』

  聽了『朱總』的答復,又親眼見到有人拿到返現,很多人心裡都癢癢了,但對投資前景仍然存有疑慮。回想當時的情景,張雲說:『當時大家都很心動,不過現場很少有人立馬拿出錢來投資,大部分人只是很感興趣,想作進一步了解。』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朱佳利以足夠的耐心和技巧,對有意向投資的人展開了心理攻勢。他抓住一些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三番兩次請『潛在客戶』去當地最上檔次的鳳凰大酒店吃飯,每次吃飯都會向前期入會的會員發放現金,然後再給大家洗腦,稱四季合作社招募三種會員,交500元是普通會員,交1萬元是銀卡會員,交2.5萬元是金卡會員,分別可以拿到900元、1.8萬元和4.5萬元的返現,投資越多回報越大。每次餐會,『朱總』都精心准備,在用餐大廳中心放上小白板,一邊講投資返現,一邊為大家計算返現數額,並現場回答群眾的提問,投入產出說得天花亂墜。

  朱佳利一而再、再而三的誘惑,挑起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欲望。幾次現場會之後,一些被害人開始踏入陷阱,並在得到第一筆返現後一發而不可收。2015年7月下旬,被害人王強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鳳凰大酒店向朱佳利交了2.5萬元『會費』,成為四季合作社的金卡會員。沒有正式發票,也沒有合同等相關法律文書,看著手裡那張輕飄飄的『工商服務業統一收款收據』,王強直犯嘀咕。沒想到僅僅20天後,他就拿到了四季合作社返還的本息4.5萬元,不禁大喜過望。此後,王強對該項目高回報、低風險、短周期的優勢深信不疑,開始籌錢瘋狂投資,並積極向親朋好友推薦這個項目。

  四季合作社投資項目在被害人的微信朋友圈中瘋狂推廣時,也曾遇到過質疑:『這家合作社到底有沒有啊?平常都經營哪些項目?咱們能不能去瞧瞧?』為吸引更多人上鉤,朱佳利拋出了准備已久的重磅『魚餌』——一家實體店面。這家店設在龍口市芳草小區門口的街面房,有三層,主要經營木耳、蜂蜜、化肥等產品。本是一個普通的農產品銷售門店,卻被朱佳利包裝成直銷直營金牌店鋪。

  被害人周民山就住在芳草小區,聽朋友說自己家門口開了一家不錯的農業合作社,就跟家人一起去看了看。『我們去看的時候,店裡根本沒有多少東西。不過,老板介紹說,店裡每一種產品都是他的果蔬合作社生產的,純天然無污染,合作社有自己的技術顧問和專利,還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的銷售網絡,產品比市場價高銷量卻非常好。如果我們加入這個合作社,不僅能拿到高額返利,還能不定期收到公司贈送的農產品。』面對如此『經濟劃算』的投資項目,周民山也未能免俗,交錢成了會員。

  案發後,辦案機關查明,2015年7月17日至11月3日間,該店面的營業額不過10萬餘元,還向購買者返還了90%的貨款,並向部分會員贈送大量贈品,處於長期虧損狀態,其經濟狀況根本無法維持正常運轉,更談不上向會員支付高額返利。

  5萬元換張廢紙,發財夢碎

  就在眾多被害人自以為找到一條發財致富的捷徑並欣喜不已時,噩夢已慢慢朝他們走來。被害人王強告訴記者:『第一次拿到投資返利時真是高興,那可是20天就賺了2萬多啊。不過等我第二次再去交錢的時候,朱佳利說我是在8月15號以前成為會員的,現在必須得變成股東纔能繼續拿到返利。』王強立即詢問了成為股東的流程,得知股東入股的下限是每股1萬元,上不封頂。盡管心裡有點不踏實,可剛嘗到的『甜頭』給了王強莫大的鼓勵,於是他又投資5萬元變成股東。

  這次同樣沒有合同、沒有正規發票,只拿到一張股權證,但和上次同樣的好運氣卻再也沒有降臨。等了一個多月,王強沒收到一分錢返利。他哪裡知道,四季合作社根本就沒有上市,那些股權證都是朱佳利自行制作發放的,不過廢紙一張,卻騙了很多人。

  『我等不來返利,急得不行,去找朱佳利討說法,結果又被他氣了個半死。他說股東入股後要退股,必須等到2015年10月1日以後纔行,現在退股,會員返利就會減少一大半。』朱佳利的說法讓王強欲哭無淚,只得天天纏著他要錢。有時被纏得不耐煩,朱佳利會贈送王強一些木耳、粉絲之類的四季合作社『自營產品』。『現在知道他是空殼公司,那些食品從什麼渠道來的也搞不清楚,吃了那麼多,不會是有毒有害的吧?』面對記者,王強喃喃自語。

  和王強一樣,其他被害人也很快發現了問題:他們的投資返利不像開始那樣順利了。有的即便有返利,也不再以現金形式進行,而是開支票、打欠條、以物抵債。在給被害人畫了一個發財致富的大餅吸金近4500萬元後,朱佳利通過限定期限、減少支付金額等方式拖延應支付被害人的本息,直至最後分文不給。

  四季合作社靠不斷發展會員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運轉,隨著會員人數越來越多,資金缺口越來越大,終於運轉不下去了。令辦案人員感到驚訝的是,這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騙局已然被揭穿,來報案的人卻寥寥無幾,遠低於被害人數。甚至還有被害人不肯配合公安和檢察機關的調查。一位年過六旬的被害人對辦案人員說:『他(朱佳利)是運氣不好,出事了。要是不出事,我投的錢說不定過段時間就能拿回來。』

  有類似想法的被害人有不少。與其說朱佳利對他們的『洗腦』成功,不如說是急於積累財富的心理讓他們不太敢正視現實。在3300餘名被害人中,有人為了湊齊『入會』『入股』資金,拿出了自己准備結婚買房的錢;有人不僅自己四處借錢,還拉著親朋好友一起冒險;還有人對辦案人員表示,自己報案會讓朱佳利被抓,那樣就更拿不回投資了。他們寧願守著渺茫的希望也不願面對現實。

  2016年8月26日,龍口市檢察院以朱佳利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提起公訴。該院認為,被告人朱佳利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擾亂金融秩序,且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6條之規定,依法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龍口市法院經審理認定,檢察機關指控朱佳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判處被告人朱佳利有期徒刑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依法扣押涉案贓車7輛,沒收隨案移送贓款人民幣18.5萬元,按比例發還給被害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