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zu?)出來的『晚睡拖延癥』
張克的『熬夜史』在朋友圈中已經出了名。許久未見的好友和他打招呼,第一句便是,『最近還熬夜畫圖嗎?』
張克是一所知名高校建築學院2015級的研究生。在朋友眼中,他的大學過得非常辛苦,有畫不完的圖紙,『不是在熬夜,就是在去熬夜的路上。』
『其實這都和自律有關。』張克說,『很多時候都是「作」出來的吧。』對他而言,凌晨1點前入睡已經算比較早,而有時並不是因為作業或趕圖,只是單純地拖延入睡時間。
張克同時補充道,『不過研究生的事情比本科時多出來不止一點半點,忙起來確實很忙,有時候同時幾個項目要交。』上個月,他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入睡,早晨七八點起床繼續工作。直到一場感冒,讓他不得不休息幾天,強迫自己放了幾天假。
胡曉所在的宿捨樓在23點准時熄燈,而她和室友們卻依然保持著興奮的狀態,絲毫沒有睡意。宿捨的熄燈制度似乎對於她們沒有任何影響。更像是一種默契,凌晨1點之後,寢室裡的幾位姑娘纔會陸續上床睡覺。
『玩手機、看小說、刷劇,反正就是習慣了晚睡,睡不著就找點事情打發時間唄。』胡曉覺得自己在晚上做事的效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事情會選擇在晚上做,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熬夜的習慣。看到新聞裡因熬夜對大學生產生種種傷害的事件,她也會害怕一下,但是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平時還是會熬夜甚至每個學期會有3到4次的通宵。
回到宿捨已接近零點的邵思齊也不會立即洗漱睡覺。他更習慣用手機刷刷微博,看些休閑娛樂的內容。直到凌晨2點,他纔決定睡覺。
『凌晨2點睡的話,基本上上午10點半起床了』,他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大四就沒什麼課了,起床就直接吃午飯,然後去實驗室,一直到晚上。』
然而對於有晚睡經歷的戴晴和室友來說,早晨起床是件困難的事。大三的課程依然繁重,她們需要早起去教室上課。『有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起床,那只能翹課了』。
在戴晴看來,熬夜的情況隨著年級的增高而加重。大學剛入學時,有點『後高中時代』的規律感。『進入大學好像突然就「解放」了,要「放飛自己了」!』戴晴笑著說。
對於學生熬夜的問題,天津一所高校的輔導員李老師表示,自己曾每天住在值班室,晚上會在樓裡轉轉。因為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會熄燈,所以學生們整體上能夠准時就寢,也比較安靜,熬夜是個別的情況。他認為寢室作息與熄燈時間有一定關系,在不熄燈的周六日和考試周,宿捨熬夜情況就會比較嚴重。對於學生們熬夜的原因,他覺得『一方面有外在的客觀原因,網絡的誘惑。也有主觀的原因,比如比較貪玩』。
離開校園後更關注體質問題
畢業後,宋瑋如願進入了一家媒體工作。相較於上學時熬夜寫稿,通宵剪輯視頻作業,她坦言自己現在的生活更健康。
『以前也明白要規律作息,但就是不能落實到行動上。』直到自己的頸椎、視力相繼提出『抗議』,她纔把『一定要休息好』作為頭等重要的事情對待。
她覺得上大學時的態度是『乾啥都行就是不想睡覺』,而工作兩年後自己更加愛惜身體,『什麼都不能阻擋我按時睡覺。』在她看來,觀念的轉變和一個人的成熟度以及身邊越來越多疾病年輕化的現象有關。
曾有著6年之長『熬夜癮』的顏之感慨,『還是早睡好。』她坦言,過去自己幾乎每晚到兩三點入睡,熬夜已如三餐,打游戲、刷劇,她永遠是宿捨最後一個入睡。
促使她想要改變這一局面的是她身體發出的強烈預警:時常熬到半夜異常心慌,心就在胸口像是要跳出來,早上起來喘不上氣,心情也特別糟糕,不想跟任何人說話,臉上冒痘痘的情況也是從來沒停過。
『我總擔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體測長跑的時候也總擔心自己隨時猝死。』顏之說,『新聞裡那些熬夜猝死的都是熬夜四五年的,而我已經達到6個將近7個年頭了,所以非常害怕。』新學期開始後,她在宿捨熄燈後即准備入睡,睡不著就用下載好助眠軟件,努力讓自己保持在11點半之前進入休息狀態。她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在一天天好轉,早上起來心情也不再壓抑,可以用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的一天。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熬夜對您或您身邊的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問題中,72%的受訪者表示『皮膚變差,有黑眼圈或長痘』, 45%的受訪者選擇『視力下降』。52%的受訪者表示熬夜後,第二天感覺『疲乏』,8%表示『非常難受』,28%表示『正常或精神飽滿』。
張克也不得不承認,幾年熬夜下來,自己的睡眠質量特別差。『即便前一天通宵,第二天也很難睡著,有時隔幾個小時就醒來,醒來也很累』。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認為,現在大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的自控能力與受教育的程度是不相吻合的。在他看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是良好生活習慣的踐行者,先進文化的引領者,但目前看來,大學生們扮演的角色與社會的期望值有較大的差距。
王宗平表示,根據統計資料我國目前居民健康素養的水平僅為9.48%,而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可能會更低一些。大學生生活方式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電子產品、睡眠習慣及大學生的自控能力相關。他認為,除了現代生活中娛樂方式的增多牽扯了大學生的部分精力,學生們經歷的應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王宗平提到,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要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8個小時。但是從實際生活來看,大多數遠未達到。
此外,他認為大學生運動習慣沒有養成,是『非常糟糕的』。『除了體育課,仍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僅有8%,這個數字遠低於美國、日本等國家。』王宗平說,他建議大學生們關注自己的健康,合理安排時間,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他強調大學生應該多去運動,堅持鍛煉身體,這也是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大學生受訪者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馬宇平天津外國語大學王一雪中國民航大學王文瑄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年03月20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