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將發言權交給清華學生』
事實上,游泳與畢業掛鉤不是清華大學的專屬。
2011年開始,廈門大學將游泳作為本科生必修課,佔1個學分,男生連續游100米或女生連續游50米為考試通過,纔能獲學分。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部配合學校實施新的人纔培養路線圖,將『一拳一泳』——太極拳和游泳作為核心必修課程。
另據法制晚報等媒體報道,自2000年北大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起,游泳被列入了本科生必修課,學生連續游完200米纔可過關,獲1個必修課學分。後來因游泳場地有限,北大將游泳課作為任選課。2001年體育館完成改造後,游泳課又將恢復為必修課。
各校的不同之處在於,游泳課及格條件不一。
一位人大學生透露,該校游泳課程考核比較寬松,『感覺好多人沒達標』但都『過了』。北京青年報也披露北大體育教研部相關負責人說法:如果學生努力了,但仍屢考屢敗,老師們也會幫忙想辦法。
對於北大新規的討論不僅限於游泳與畢業掛鉤是否合理的問題。
中新網報道引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評論說,讓每個學生都學會游泳是有難度的,這涉及到個人興趣愛好的選擇。『有人個子高,打籃球比較好,個頭小的可能適合體操,不必要以一個運動項目,做出單一的要求,還是要靈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撰文分析,大學將通過游泳測試,作為體育必修課的要求,這屬於辦學自主權。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學是通過怎樣的程序把游泳作為必修項目的。『從媒體報道的信息分析,清華把游泳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是經過充分論證的。』
熊丙奇還建議,我國應該加大對學校(包括大中小學)的基礎體育設施投入,讓想把游泳作為必修課的學校有場館開展教學,否則,對場館匱乏的學校來說,討論要不要把游泳作為必修課這個話題,是奢侈的事。
而中青報評論文章認為,類似對一個大學校規或者活動的討論,往往最激烈、直接的參與者都是學校之外的社會人士,而該校教師和學生的看法,卻總是被淹沒在鼎沸人聲中。『更有必要將發言權交給那些即將體驗「新校規」的清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