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與法
搜 索
大學生做起『轉貸賺錢』主意 資金流水達千萬
2017-04-05 13:42:16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我只是想找點錢來花,把被騙的錢賺回來,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我真的很後悔!』在看守所裡,華某泣不成聲。華某是山東省某高校的大四學生,自以為在網上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在畢業前夕以創業為名,利用高利貸騙取他人錢財並揮霍一空。近日,經重慶市永川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華某因犯集資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

  網貸被騙,他打起『轉貸賺錢』的主意

  2015年7月,華某在手機軟件上發現了一種名叫『借條』的網絡借貸方式,借款方在借條上輸入利息、還款日期、借款理由這些條件,然後發送給好友,出借方看了借條上的條件以後,自己決定是否借這筆錢,最後借款方收到一張電子借條。

  通過『借條』,華某借出了1萬元。沒想到因為華某的朋友沒守信用,未及時還款,導致華某虧了近6000元,最終只收回來三四千元。這次經歷讓華某非常郁悶,他想盡快把錢賺回來。

  沒過幾天,華某在QQ群裡看到有個網友發出一條消息,意思是把錢給他,他可以支付高利息。華某突然『腦洞大開』,想到畢業前也沒事做,剛好可以學著這個方法來『賺錢』。

  隨後,華某建立了一個名叫『小貸』的QQ群,在群中發布消息:你們有錢可以投給我,我來給大家做投資,把錢放款給別人,我給你們付利息,一周返還本金及20%利息。每周20%的高利息回報讓不少人動了心,陸續就有人給華某投錢。

  面對高息誘惑,很多學子上當

  當然,面對如此高利息的誘惑,群裡也有人提出了質疑。

  為消除大家的戒心,華某購買了去法國的機票,然後截圖發在了QQ群裡,但他沒有真的去法國,『顯擺』完後他旋即退了機票。

  華某的奢侈生活使群中不少人羡慕,而此時,前期投資人也紛紛在群裡反饋,表示自己得到了高額『回報』,群中搖擺的人開始相信華某具有經濟實力和投資渠道,主動向華某投資。

  重慶市永川區某大學大三學生小明在華某處持續投資並准時收到了回報,自以為賺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的他,將消息又傳給同學小超,小超受到高利息的誘惑也在華某處開始了投資並將消息告知他人……正是這種網友之間的來回介紹,華某的QQ群一度發展到30多人,投資的網友涉及山東、廣東、貴州、重慶等多個省市,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校大學生。

  僅三四個月,資金流水總賬就達千萬元

  實際上,華某在收到網友給他的資金後,並沒有拿去投資,而是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用一部分錢來支付產生的高額利息,另一部分錢用於自己購買機票、旅游等消費。三四個月裡,華某在網絡資金賬戶上與投資人往復回投產生的資金流水總賬已達千萬元。

  2015年11月,因一網友不想在華某處投資撤回了大量資金,直接導致華某的資金鏈斷裂,他精心策劃的高利息投資即『龐氏騙局』(利用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騰挪回補)破產了。

  2016年2月,久未收到本金和利息的小超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迅速展開偵查。

  經查,華某在詐騙過程中自己消費6萬餘元,其餘資金均用於返還投資人本金及利息。案發前,華某的家人幫助華某向投資人支付了未還資金35萬餘元;案發後,華某仍欠投資人資金13萬餘元。

  同年4月,華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後,華某如實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實,又因華某是在校大學生,系初犯,法院遂對其作出上述判決。

  承辦檢察官提醒,放『高利貸』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在校大學生一定要認清楚高利貸帶來的危害,做到『三不』:『不能騙』,不能用高利貸的名義進行詐騙;『不要借』,要控制自己的消費水平,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不借高利貸;『不要投』,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他人高利息的誘惑而借款投資,最終造成財物損失。李立峰李柏陽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