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哪些人在策劃電信網絡詐騙?
據高雪峰介紹,有很多人是做心理學分析的,甚至涉及到一些心理學博士參與到這樣的案件中。這些人通過新型騙術的研發編造一些劇情,通過專門的騙術培訓師給詐騙實施人員進行培訓,最後導致這個詐騙被成功實施,實施了之後有專門負責財務的人員進行分贓,提供給分贓中間人去進行財產的轉移。
據了解,當前的典型電信網絡詐騙產業鏈已經十分細化。高雪峰提供的圖表顯示,在開發制作環節,包括釣魚編輯和木馬開發;在個人信息竊取環節,包括盜庫黑客、竊私黑客、盜賣商家、二手黑店等;在批發零售環節,有釣魚、木馬零售商、域名販子、個信批發商、卡販子等;在詐騙策劃環節,包括新騙術研發、劇情編導、心理學指導、騙術培訓師等;在詐騙實施環節,有電話詐騙經理、短信群發代理、郵件群發代理、偽基站團伙、在線推廣技師等;分贓銷贓環節,有分贓中間人、ATM小馬仔、財務會計師等。
面對日趨復雜的電信網絡詐騙產業鏈,林東岱認為,個人、服務提供商、政府都需要做一些工作。
『從個人角度說,現在很多網站身份認證就是一個手機號或者用戶名加一個密碼,誰也看不見網絡那邊的人是誰,這就導致身份被冒認十分容易,所以網絡用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信息。從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說,他們存儲了非常多的用戶信息,就一定要保護好這些信息,並且非常重視這方面的保護工作。從政府部門來說,要有辦法來管理、規范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舉例來說,有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很多人都在使用其提供的服務,並且相關服務與很多其他的網站、平臺和支付業務都有聯系,一旦這裡出現了問題,就會出現所謂的這種跨平臺、跨廠商的詐騙,那麼對這樣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就應該管理得更加規范、嚴格。』林東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