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26日開始,每個下午給一位身在美國的女孩發一句:『今天過得如何?』,成為六回的日常。那天上午,這位女孩添加了他的微信,向他支付了1500元。他要做的,是每天向這位姑娘問好。不管她回什麼,他都可以不用回復,這一服務,為期半年。
這就是六回的工作——出租自己。過去兩年,他完全投身其中。僱主可以租他乾任何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底線的事,收費66元起,但更多時候定價是隨機的。靠著出租,六回最多可以月收入過萬元。他把每次出租的經歷寫成故事,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迄今,他已記下了500來個形形色色的出租故事。
成都商報記者杜玉全顏雪實習生岳依桐
去公園撿一片樹葉當禮物
問十個問題
站十分鍾
當『樹洞』
每天給僱主問好
幫存半年錢
微信裡罵僱主
看僱主圖文直播搬家
去貴州省山裡的民宿裡住兩晚上……
無奇不有
形形色色的出租故事
『有人租我去公園撿一片樹葉,作為新年禮物』『有人租我問十個問題』『有人租我站十分鍾』『有人把我當成一個「樹洞」』……幾年的出租生涯,六回遇到了租客的各種要求。
666元
幫她存半年錢
今年3月29日深夜,一位昵稱小八的90後姑娘租下了六回,租金666元。『我需要你幫我存錢,我想每天給你轉賬,具體轉多少,看心情,但是每天都會轉。』小八對六回說。
『存多久,活期還是定期?』『這個我沒想過,為了能存下來,一定是定期。』『那先存半年,只能半年取一次。萬一我把你的錢拿去花了,到時候我這「銀行」就倒閉了,你就提不了錢了。』『我認命。』……
六回讓小八留下電話號碼和姓名,並把自己的電話也給了對方。接下來,六回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記錄小八轉給他的每一筆錢,每周發一個匯總記錄給小八。
六回說,『這就是信任感,兩個陌生人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456元
當三個月『樹洞』
今年三月底的一天中午,一位昵稱為『猜透』的女孩租下了六回,為期三個月,租金456元。六回要做的很簡單——只需當一個『樹洞』即可,對於『猜透』發來的消息,可以不用回復。當晚,她就給六回發了200餘條消息。
為什麼要這樣做?『猜透』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能講話的地方其實很多,微博上的私人小號、微信私人小號都可以,但好像又沒人看。『這個樹洞不會拉黑我,不會刪了我,把所有不好的都丟進去,他也不會反彈回來。』
66元
租他陪泡澡打球
租客這些形形色色的要求還有很多。六回回憶,2012年3月16日,一名租客租下六回,要求他和自己一起釣魚。這名租客的初衷是覺得六回出租自己的想法很有趣,『沒有什麼想法,就是覺得好玩。』在安仁鎮斜江河邊度過的4個小時,租客覺得既『一無所獲』,又『讓人愉快』。
同月,一位大叔租下六回泡澡、打球,租金66元。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從六回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執著追求』。這位大叔通過六回供職的雜志了解到他,『最深的感觸是,在字裡行間中,都能看出他對生活的執著追求,看到一個農村孩子的質朴和對生活的熱愛。』於是,他決定『支持一把』。
今年4月6日,在咖啡館進行的一筆業務,六回幾乎沒有說話,一直在遞紙巾——整個過程,租客哭個不停。成都商報記者聯系到這名租客,她說,租下六回的目的是『希望有個陌生人安慰自己。』租約結束後,她告訴記者:『他讓我願意說話,打開心扉,負面情緒得到了緩解。』
他山之石
美國年輕人出租所有家當
他乾脆把自己也當成家當
六回出租自己的行為,始於2012年。那年,他在雜志上看到了一條國外的資訊:一位美國年輕人,把家裡所有家當拿去出租,沙發、冰箱、微波爐、自行車、襯衫……『為什麼不把人也租出去?』出租自己的想法就這麼誕生了。那時,他還在成都一家雜志做記者,在跟單位領導溝通後,2012年2月8日,專欄《出租六回》啟動。他把自己租出去,記錄每一個出租故事。『一切還是為了好玩。』六回在首篇專欄中說。
之後,他辭職,離開成都,去大理擺攤,又到北京工作……《出租六回》一度停擺。2015年,他回到成都,重啟出租計劃。出租自己、寫故事、賺租金,他以此謀生。
溫暖的、感動的、驚奇的、莫名其妙的……兩年來,這樣的故事足有500來個。他說,自己就像一個啤酒釀造師,釀造出各種口味的酒。
他依靠租金謀生,同時也依靠出租自己得來的故事,維持著自己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六七千元收入,好的時候能月入過萬元。如果有一周沒人租我,我就感覺要瘋掉了,因為沒人租我就沒有故事可寫,也就不能及時更新公眾號,漸漸就不會被關注,也就不會給我帶來收入,這樣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他說。
眾說紛紜
他和他們咋想的?
這項有點奇葩的業務,為什麼能夠進行下去?反映了什麼心理?聽聽六回、租客們和專家怎麼說。
六回:
信任讓出租變得好玩
顧客為什麼會租一個人?對於這個問題,六回認為,當下社會飛速發展,繽紛多彩,人們能玩的東西、能感受到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可人們卻反而感覺越來越無聊,越來越需要宣泄。
六回說,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是缺乏信任感的,但又極其需要信任感,『你用打車軟件打一次車是一種信任,網上購一次物也是信任,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也更需要信任。』
六回說,這種信任感也會讓出租變得更好玩。他說,最近就有一位僱主租他,要告訴他一個重大的秘密,並支付了租金,不過不好在微信上說,要等到該僱主從國外回來後纔行。『我很期待,有一種儀式感。』
租客:
他願意聽我說話
成都商報記者聯系到租六回幫存錢的小八,她說,做這件事幾乎沒有原因,『只是想堅持去做一件事。』為什麼不存銀行呢?『存銀行怕不能堅持,我也不會理財。』而找到六回,正是因為信任,『關注他很久了,在網上也看他寫自己被出租的經歷,就想體驗租一個人。』
而那位身在美國,租下六回要求他每天向她問好的姑娘『笑笑』,當被問及為什麼要租六回時,她回答道,『可能是因為身邊沒有誰和我生活中任何一個圈子都沒有關聯,還願意聽我說話吧。』
專家:
陌生人之間傾訴更容易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秘書長王芳表示,租客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滿足,是因為『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人與人之間利益糾葛復雜,而要尋求純粹、安全、輕松的傾訴,陌生人之間反而更容易。』
為什麼六回的一些租客,會租一些看似無聊而沒有任何經濟回報的事,比如『跑十圈』『買你高興』等?王芳分析,總體來說有兩種可能,『一是「無聊消費」,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會用一些閑錢滿足看上去沒必要的需求,純屬玩笑性質,就像有人看別人直播吃飯一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滿足控制感,在我的控制之下做一些指定對方做的事,這是對控制需求的滿足。』
(六回為筆名,文中租客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