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導讀
今年7月7日起,我國北方大范圍出現高溫天氣,7月10日以來,南方出現持續高溫天氣,超過40℃的極端高溫頻頻出現。

圖1 1960-2013年間夏季高溫日數的變化趨勢(單位:天/10年)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黃剛研究員團隊(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胡莉梭)在《理論與應用氣候學》雜志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1960-2013年中國夏季高溫熱浪的變化特征。本版特約研究者撰文向讀者介紹。
華北高溫熱浪主要在6、7月
華東、華中等主要在7、8月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高溫熱浪標准。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將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2℃,且持續3天以上的天氣過程稱為高溫熱浪。
中國氣象局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很大,中國氣象局同時還規定,各省市區可以根據本地天氣氣候特征規定界限溫度值。
高溫熱浪分為乾熱型高溫和悶熱型高溫兩種類型。乾熱型高溫一般出現在我國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夏季,表現為日最高氣溫高、日最低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太陽輻射強、相對濕度較小的高溫天氣;悶熱型高溫一般出現在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南地區,由於夏季水汽豐富,相對濕度大,加上日最高氣溫高、日最低氣溫高、晝夜溫差小,使人們感覺悶熱。

從地理分布來看,根據高溫熱浪出現的特點,可分為4大高溫熱浪區域:華北高溫區,屬典型大陸季風氣候;西北高溫區,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長江中下游高溫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華南高溫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從高溫日數和熱浪次數來看,在空間分布上,除新疆地區外,夏季高溫熱浪從西北內陸到東南沿海地區逐漸增加。夏季平均高溫熱浪大值區集中在新疆、東南以及川渝地區,新疆東部和東南部分地區夏季高溫日數均超過30天。新疆地區由於日照時間長、沙土覆蓋面積大,因此存在一個高溫熱浪的高值中心;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為高值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夏季副熱帶高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