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實施一月軟件仍難卸載
手機預裝應用咋成了『釘子戶』
蔣齊光
《人民日報》( 2017年08月03日14版) 7月1日起,《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要求,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可卸載。這意味著,智能手機預裝軟件不可卸載的歷史即將終結。
經調查,新規實施一月來,市場上部分手機預裝應用已經可卸載,但仍有相當數量的智能手機內的預裝軟件不能由用戶自主卸載。
『新買的手機裡還是有一些理財類、視頻類應用卸不掉。』一位『百元機』用戶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風險隱患勿小瞧
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年中國安卓手機預裝軟件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安卓手機平均預裝軟件數量約為9.2款,佔用的存儲空間634.4兆,同時近八成用戶表示不會使用或僅會使用少部分預裝軟件。
2015年7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因手機預裝軟件給消費者帶來的諸多不便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從現實情況看,大量的預裝應用不僅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更成為手機功能正常體驗的絆腳石。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江認為,過多預裝應用的弊端很多。『一類問題是佔據容量、消耗待機時間和偷走流量;另一類問題主要在於他們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侵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乾擾。前者是顯性的但潛在危害相對較小,後者是隱性的但潛在危害大。』
專家指出,有的手機預裝70個以上的軟件,甚至佔到手機內置存儲器80%以上的容量,它們在開機默認啟動後會因佔用CPU時間多而縮短待機時間,同時造成流量浪費。
然而,用戶私自卸載手機預裝軟件又成了另一大『雷區』。專家指出,在不能正常卸載預裝軟件的前提下,用戶會選擇『刷機』破解系統(獲取ROOT權限),之後就可以對任意的軟件進行卸載。可是,這種操作會導致誤刪、誤改手機系統必要的文件從而使手機難以恢復正常使用,也會使更多的病毒、後門軟件侵入系統,極大地影響手機此後的安全性。『盡管手機生產商可以把上述風險歸咎於用戶自行破解的行為,但是廠家預裝太多軟件纔是問題的起因。』陳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