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巨災保險制度有待推進需要國家財政資金支持
2016年5月11日,中國保監會、財政部印發《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45家財產保險公司根據『自願參與、風險共擔』的原則,發起成立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標志著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巨災保險制度對於受災群眾恢復生產、重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任自力說,地震帶來的巨大衝擊造成的損失,不只是人員傷亡方面,還會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
據了解,九寨溝地震發生後,保險理賠綠色通道迅速打開,包括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啟動了地震應急預案,開通24小時理賠專線、簡化理賠手續。
『與人們相對薄弱的保險意識相比,保險產品的種類、性價比等還需要逐步提高。』任自力談到,包括地震救災保險在內的自然災害救災保險制度在國內剛剛開始推行,處於試點階段。
『地震巨災保險的賠付比例依然較低。』任自力提出了核心問題,賠付比例低主要是因為投保率較低,比如許多企業的財產險裡也沒有包含巨災保險,缺乏自然災害保險意識。
談到如何提高賠付比例,任自力表示,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尤其對國土遼闊的中國來講,『巨災』不僅僅只是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也經常發生。記者查閱民政局統計數據發現,截至7月24日,今年我國因各種自然災害,共有8330萬人次受災,402人遇難,同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
『如果單純依靠商業保險來實現巨災保險制度,可能很難成功。』任自力表示,從世界視角來看,巨災保險制度運行較有成效的國家,大多數都有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因此,國家要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來支持,纔能發揮商業保險公司在巨災風險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