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近日,一家名為『盒馬鮮生』的生鮮超市拒收現金的報道引發後續討論。隨之,在現實生活中『銀行拒收大量硬幣兌換』等多種拒收現金的場景也被挖出。那麼,你有沒有碰到過被拒收現金的情況呢?這些行為到底違法嗎?

資料圖:民眾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時使用手機支付。中新社發許康平攝
部分商家拒收現金引發熱議
盒馬鮮生相關工作人員對中新網表示,他們並未如此前報道所說的『拒收現金』,目前13家門店均有『現金代付』通道,顧客可將錢給店員,店員用手機APP代為消費者結賬,從而讓用戶在支付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
關於此前媒體報道盒馬鮮生拒收現金的情況,上述工作人員對中新網表示,『盒馬鮮生沒有拒收過人民幣,相關報道失實。』記者追問上述『人民幣』是否指的是『現金』時,未收到相關回應。
其實在生活中,會有不少人反映存在一些拒收現金的情形。比如,一些銀行會拒絕消費者的大量硬幣兌換和存儲,在繳納罰款、學費時,以及進行購房購車等大額交易時,都有可能碰到拒收現金的情況。
有消費者對中新網表示:『我拿著硬幣去樓下買菜,商販都不收。』有意思的是,也有商家對中新網表示:『找零時,有的消費者拒收硬幣,說「怕丟」,只能換成紙幣。』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