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車:右手舉起拳頭
騎行愛好者堅持使用『手語』
記者與來信的彭女士取得聯系。她是個騎行愛好者,曾經10多年騎車上下班,後來因為自行車頻繁被盜,改為步行。現在,共享單車又滿足了她對自行車的需求,『小橙車、小黃車,騎車成了一種時尚。』彭女士說,她跟朋友們聚會時,共享單車成了熱點話題,不可避免地,有朋友吐槽在江城騎行的各種亂象,擔懮騎行安全。
而彭女士認為,『這都不是事』。她在騎行中,一直堅持使用騎行手勢。彭女士說,這是對其他駕車人、電動車騎行者和行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她每次打手勢,別人都很配合,會主動停車或減速讓行,她也會為對方豎起大拇指。

對方禮讓給贊:豎起大拇指
市民呼吁找回被遺忘的『手語』
『騎行手勢是父親教我的。』彭女士介紹,上世紀80年代她上初中,每天騎自行車上下學。父親教她騎車時,教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騎行手勢。
那個時候,大街小巷裡都是騎車的人,每個人都會在騎行時打手勢,示意他人要拐彎、減速、停車。後來,隨著公交和私家車的發展,自行車式微,騎行手勢也逐漸消失在三鎮街頭。如今,共享單車風靡,卻鮮有騎車人再打出騎行手勢,『騎行手勢仿佛被遺忘了。』彭女士擔心,騎行秩序混亂,會導致共享單車的衰落,所以她呼吁,希望能找回被遺忘的『手語』。
武漢大學社會學家尚重生教授表示:上世紀70年代他上大學時,買自行車要到交管部門上牌照,同時會發放一本騎行安全常識的小冊子,裡面有詳細的騎車規范,自行車騎行手勢人盡皆知。
尚教授說,如今交通參與主體多元化,共享單車的興起,讓騎行者面臨著更復雜的交通狀況。騎車首先要安全,安全纔能文明,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教育需要維系,『騎行手勢的推廣很有必要。』尚教授倡議,共享單車公司有義務組織學習、宣傳安全騎行常識,可以通過網絡、APP推送、宣傳標語、宣傳冊等多渠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