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伏夜出 拾荒,只為幫助更多人
與老人約定後,記者來到了他的家裡。老人住在一樓,小院裡堆滿了整理好的塑料瓶、紙箱子,一早就在對撿來的廢品進行分類。
『這些都是我昨天晚上撿來的,收拾好了,會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王紳森說。每天晚上10時多,王老就會推著他的三輪車,出去撿廢品,一直到凌晨三、四點。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為什麼您要到半夜去撿呢?』記者感到不解。
『白天拾廢品的人多,他們比我更需要,我就不和他們搶了。』王紳森說,他習慣了日夜顛倒的作息規律。
周邊的飯店、旅館、小超市都是老人廢品回收的重點,一個晚上下來,他可以撿滿兩個三輪車,每個月能掙到四、五百元。
『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如從前。』王紳森說,隨著歲數的增大,他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經常覺得腰酸背痛。
不過,想起自己的努力幫助一些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王紳森顯得非常開心。他從箱子裡拿出一封信和照片,開心的和記者說:『這是我之前資助的孩子給我的,她現在找到了工作,也成了一名教師,我覺得我的付出特別值得。』
王紳森說,從1978年到1993年退休,15年裡,大多數浙醫大的學生都聽過他的國防教育課。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難的學生,他也會及時幫助。『有些學生沒錢交學雜費或者飯錢,我會幫著先墊著,15年來,我幫助過的學生,也有好幾百個了。』王紳森說。
1993年,王紳森從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通過各種方式去資助困難學生。2012年,他在媒體上看到常山女孩徐玲玲為大學學費擔心,暑期還在到處打工的消息後,就想辦法聯系到女生本人,幫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信和照片,正是徐玲玲寄的,從2012年到2016年,王紳森共資助了18000多元,幫助她順利畢業,如今憶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在信中,徐玲玲感謝了老人對她的幫助,並表示會記住老人的教誨,努力工作,幫助更多的孩子,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年紀大了,找不到別的工作,但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勞動,幫助有需要的人』。老人對記者說,只要身體允許,就會將助學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