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受訪者希望提高養老院護理水平
如何解決父母的養老問題,讓他們老有所依,是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的一項調查顯示,45.6%的受訪者能接受將父母送到養老院養老,38.1%的受訪者不接受。54.8%的受訪者認為養老院費用高,76.6%的受訪者希望提高養老院護理水平。
受訪者中,90後佔19.8%,80後佔51.4%,70後佔21.2%,60後佔6.0%。
45.6%受訪者能接受將父母送到養老院
『我父親前年得了腦溢血,治療後行動有些不便。家人平時都沒法和老人住在一起,又擔心讓老人獨自住在家裡,遇到突發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的照顧。』今年37歲的劉松目前在北京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去年他把父親送到了老家天津的一所養老院中。
80後醫師蘇其姝覺得,去養老院養老是不錯的選擇,『我自己以後也願意住在養老院,而不是依靠子女養老』。
在安徽從事高鐵運營維護的曉北(化名)不能接受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生活。『對於每個兒女來說,父母在的地方就叫家,是個私密的地方。如果父母在養老院,我們不會把養老院當作自己的家。我們成家立業後很忙碌,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但對於老年人而言,晚年時間卻很寶貴。我希望父母能在我身邊養老』。
調查中,45.6%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將父母送到養老院養老,38.1%的受訪者不接受,16.3%的受訪者無所謂。
曉北覺得周圍將父母送進養老院的人並不多,『據我所知的幾個,基本都是老無所依,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像現在跟我同齡的人,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都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沒法照顧老人,養老院就成了一個選擇。』劉松說。
調查顯示,42.0%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將老人送到養老院養老的人多,48.0%的受訪者認為很少。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陳衛民指出,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方式,『居家養老也就是老人在自己家中由親屬照料、養老,這也是目前的主要形式。社區養老主要是依托社區對家庭養老形成補充,提供入戶服務或在社區展開托老服務。機構養老主要是針對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目前也會有一些老人自願選擇到養老院養老,但機構養老所承擔的養老比例是比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