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調查:76.6%受訪者希望提高養老院護理水平
2017-08-22 09:55: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孫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居住條件是受訪者選擇養老院的首要考慮因素

  『我父母的同事中,已經發生三起老人猝死家中過了幾天纔被發現的事情了。如果老人在養老院可以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蘇其姝認為養老院可以提供專人照顧和陪護,為老人的生活提供幫助,同時也可以減少三代人同住帶來的麻煩。

  對於養老院養老的好處,6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其他老人居住在一起,豐富老年生活,56.5%的受訪者認為能減輕子女照顧老人的負擔,55.4%的受訪者認為是提供更為及時的醫療和急救,38.4%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減少發生家庭矛盾的幾率,35.4%的受訪者認為養老院護理更為專業,老人的起居生活更為健康。

  劉松坦言,之前為父親找養老院費了不少周折。『既然選擇送老人去養老院,就得考慮各方面的條件,首先就是居住環境,得讓老人住得舒心。有的條件差的養老院,五六個老人住在一屋,擁擠不堪。而現在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一些條件好的養老院費用又高,對於一些普通家庭來說承擔不了』。

  『如果我的親人要入住養老院,我會考慮養老院的環境和氛圍,要選擇能讓家人感覺輕松愉快的地方,包括住宿、配套設施等,要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還有就是養老院要盡可能離我近一些,有什麼事情打一個電話,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曉北說。

  數據顯示,居住條件(71.1%)是受訪者選擇養老院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接下來是醫療及配套設施(60.6%)和費用(59.1%)。其他還有地理位置(54.4%)、護工數量(44.8%)和可容納的老人數量(23.8%)等。

  76.6%受訪者建議提高養老院護理水平

  曉北還清楚地記得去幾家養老院做志願服務時遇到的老人,他們大多不是拄著拐杖就是坐著輪椅,或者完全臥床不起。『那裡的老人精神面貌很不好,與那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自家小區裡的爺爺奶奶很不一樣。我覺得老人在晚年時的精神需求會大於物質需求,而養老院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完善』。

  對於目前養老院養老存在的難點,54.8%的受訪者認為是養老院費用高、難以承擔,52.9%的受訪者認為養老院的醫療和護理水平參差不齊。此外還有:老人難以適應養老院的生活(38.6%),床位少,難以住進養老院(38.6%),居住環境較差(31.3%)和地理位置較遠、不便探望老人(25.4%)等。

  陳衛民指出,對於民辦養老院,國家在養老院建設、床位維護、人員僱用上有一些補貼和輔助政策,盡可能地降低民辦養老院的運營成本,縮小供求之間的矛盾。未來養老院可以朝著多層次的方向發展,根據人們的消費水平自動分層,滿足不同需求。

  蘇其姝希望對養老院建設有更好的制度保證,『對於老有所養不能只強調孝道,還要靠制度。以後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會越來越大,不少人會面臨贍養四個老人和照顧兩個孩子的情況,緩解年輕人照顧老人的壓力很重要』。

  對於完善養老院養老,76.6%的受訪者建議提高養老院的護理水平,59.5%的受訪者建議擴展養老的渠道和方式,56.6%的受訪者建議在社區中建立配套養老院,46.7%的受訪者建議降低養老院的費用。

  陳衛民認為,在養老上要重視家庭養老,不能將機構養老的作用擴大化。『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都不能替代家庭養老的核心地位。對於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他們或是回到老人身邊或是把老人接到工作的城市。只有少部分人能通過機構來養老。』對於目前年輕人在贍養老人方面面臨的壓力和負擔,陳衛民表示,需要充分地發揮社區養老的作用,『社區養老最終還是為了支持和維護家庭養老,比如提供護工或護理服務等,解決子女不能照顧老人的問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