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又是一年開學季 大學新生入學需提防這些安全風險
2017-08-31 10:19:41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杜曉 馮一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生群『好友』借錢可能是騙局校園內陌生人介紹兼職或為陷阱

  大學新生入學需提防哪些安全風險

  不久前,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2017年第7號預警,高校新生錄取報到之際,學校可以放假,資助工作不能放假。要求各校的學生資助部門當好新生『便民服務室』,做到普查新生、熱線電話、安全提醒、尊重隱私『四個到位』。『四個到位』其中就包括安全提醒要到位,要讓新生知曉不法分子慣用的行騙伎倆,知曉申請獎助學金和交學費的方法流程,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識和甄別能力。大學新生入學應培養哪些安全意識、需提防哪些安全風險?《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又是一年開學季,對於大學新生來說,意味著正式走出家門進入人生新階段。與此同時,大學新生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容易成為一些不法活動的受害者。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赴北京幾所高校調查,探訪大學新生的安全意識及可能面對的安全風險。

  別有用心者混入新生QQ群

  來自浙江省紹興市的吳雨婷今年成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新生。

  臨近開學,許多以新生為對象的微信群或QQ群紛紛建立起來,以學院、專業、班級、地域等進行劃分。吳雨婷告訴記者,她也加入了一個QQ群。

  『這些群大都是由上一級的師兄師姐建起來的,微信群的二維碼或QQ群的群號經由貼吧、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同一級學生之間傳播,因為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所以難免混進一些「裝神弄鬼」的騙子。』吳雨婷這樣向記者描述。

  就在這兩天,吳雨婷發現,新生的QQ群裡就混進了一個『怪人』。

  『前天下午,我在看手機時,新生群裡有一個人申請加我為好友。當時,我有些詫異,因為新生群裡同學之間雖然會互加好友,但大多是之前就認識或聽說過的,如果是陌生人也會在好友申請裡備注清楚。』吳雨婷說,但那個人既沒有備注信息,也沒有說明加好友的目的。

  因為這幾天互加好友的同學特別多,吳雨婷也沒有再多想,通過了對方的加好友申請。

  『通過好友申請之後,這個人先問我是哪裡人,我回答之後,他緊接著就說他也是那個地方的。然後,他就直接說「都是老鄉,可不可以江湖救個急」。』吳雨婷說。

  據吳雨婷介紹,此人聲稱他的錢包在坐高鐵來北京的途中被偷,他又不敢對父母說。現在,他獨自一人來到學校,卻身無分文,於是問吳雨婷可不可以借給他2000元。

  這些話讓吳雨婷感到有些詫異。

  『怎麼會有向剛認識的同學借錢的?而且這個理由也比較奇怪,錢包被偷了為什麼不敢對父母說明?遇到這種事,相比於丟東西會被父母責備,獨自一人身無分文的感覺肯定更害怕。』吳雨婷說。

  心存疑慮的吳雨婷就問對方是哪個班的、有沒有找輔導員?就在吳雨婷發出這段信息後,對方便如石沈大海,再無回復。

  隨後,吳雨婷趕緊找到群主,詢問這名『奇怪』同學的情況。

  『群主是上一級的師姐,我當時也不知道對方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萬一是真的也能通過師姐找到學校的人幫他。』吳雨婷說。

  經過多人詢問核實,大家發現,此人並非新生,不知道他通過什麼渠道混進新生QQ群。

  吳雨婷的同學王夢然也遇到這名『同學』的『求助』。她告訴記者,對這名『同學』起疑後,她就套對方的話,結果那個人只說自己是法學院的,卻連『法大四大法學院』的基本常識都不知道,更不明白『民商、刑司』分別具體指代哪個學院,由此她便確認此人是想行騙。

  『新生剛入學都會接受安全教育。現在電信詐騙很多,新生群裡難免混入別有用心之人。大一新生應該有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識,不要輕信對方套近乎的言語,在有所懷疑時應通過一些涉及學校的常識去確認對方身份,對方在這個時候也會意識到自己被識破,就不會再多作糾纏。』吳雨婷說。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