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大叔賣燒餅攢下7套房 月入3萬煎餅大媽有對手了
2017-09-04 10:45:40 來源:中國搜索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前段時間,北京的一個煎餅攤大媽火了。一名顧客拿到煎餅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

  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早餐行業是個富礦並不是秘密,作為每個人每天的第一頓飯,有專業機構預測中國人的早餐食品總消費4年後將達到1.95萬億元。嘗過投資房地產的甜頭,楊師傅始終沒有放下賣燒餅這個行當。他說,這個行業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踏實實、穩穩當當,利潤也還好。話題一轉,談及子承父業的話題,他猶豫了:『留房子不如留手藝,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恐怕沒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了。』

  金華早餐界的財富傳奇

  2009年,楊師傅37歲,家住農村,學過烹飪。為了養活一雙兒女,他賣過肉、打過工,村裡的紅白喜事,常請他去掌勺。攢下一些積蓄後,夫妻二人一商量,決定做做餐飲小本生意,於是就在市區的一個弄堂裡開了一家早餐店。

  楊師傅做燒餅,他老婆炸油條,維持生計不成問題。此後8年,楊師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面團和烤爐裡。楊師傅做燒餅,從零基礎入行,受到吃貨們的追捧,還一度成為『網紅』,現在每天要賣三四百個。一個燒餅賣3元,一根油條賣2元,店裡還賣包子、饅頭、餛飩、豆漿、福建羹……70平方米的小店,7個人輪流招呼,還忙得暈頭轉向。一個月下來能賺多少?楊師傅說,刨除成本,至少有3萬元。

  剛開店的時候,楊師傅的燒餅賣2毛錢一個,現在的價格是原來的15倍。『原來吃份早餐兩三塊錢,大家吃得實惠吃得飽最重要。現在,一頓早飯吃下來,十幾塊錢很普遍。大家對口味的要求高多了,大老遠開著車來我這吃早飯的大有人在。』在金華早餐界,楊師傅並不是最賺錢的一個,『江南有一家賣紅糖饅頭的和市區一家連鎖煎餃店,一年可以賺7位數。』

  2009年底,楊師傅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那一年開始,他每隔兩三年就會投資一套房產,最多的時候,手上攢了7套房,還不包括店面。房產投資為楊師傅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但也有兩處商鋪投資,砸在了手裡,賣不掉、租不出,自己也用不上。『我不是個做大生意的人,嘗試過很多投資方式,還是憑手藝吃飯最穩當。這個行業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實打實、風險小,利潤也還好。』

  土燒餅漂洋過海去了加拿大日本

  說起自己做的燒餅,楊師傅還是挺驕傲的。從進貨、和面、調味,再到火候、時間的把控,他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最終抓住了一群顧客的胃。楊師傅的燒餅,外酥裡嫩,第一口下去,尤其驚艷。餅皮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芝麻,被烘烤得飽滿噴香,一口咬下去,內裡裹著的是翠綠的香蔥。和普通的燒餅不同的是,楊師傅燒餅的蔥用料十足,薄薄的一層夾在餅間,其鮮嫩的口感與香脆的餅皮對比鮮明……每天,楊師傅的燒餅爐子前,都是等餅出爐的人,餅等人來買的情況少之又少。他說,做了這麼多年燒餅,最難的就是保持產品新鮮、穩定的質量,從顧客的反映來看,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

  『今天早上5點鍾,店裡來了個大媽,說要買32個燒餅。當時我還在買菜進貨,6點回到店裡,她還在等我。』一爐燒餅25個,32個得等兩爐。楊師傅一邊烤餅,一邊和大媽閑聊起來。原來,這麼多燒餅都是要寄到上海的,大媽的女兒在那裡。

  『上海的餐飲比金華發達啊,想吃什麼吃不到,再說這燒餅寄過去也沒有剛出爐的時候好吃吧?』楊師傅有點納悶。『她小時候我常帶她來你這兒吃早餐,她就喜歡吃這家的燒餅,每次回來都來吃一趟。最近,她剛換了工作,一時半會兒回不來,這不就饞了嗎,打電話讓我給她寄去。』大媽說,平時她也會給女兒寄吃的,但都是自己做的,餃子、餅、面包都寄過,每次寄東西,還會貼上一張用便利貼寫的紙條,一條條地列好保存方法、加熱步驟。這次的燒餅便利貼,她是這麼寫的:『1。收到就放冰箱速凍;2。要吃的時候提前拿出來;3。灑些水在表皮;4。微波爐中火加熱1分鍾。注意:容易上火,不要暴飲暴食。———媽媽』

  前不久,還有一個60多歲的大爺在楊師傅店裡買了30個燒餅。這個大爺,楊師傅看著眼生,不是常客。談話中,他告訴楊師傅,自己旅居日本,這段時間回來探親。在國外的時候,常常想念家鄉的味道,特別是燒餅油條加豆漿的早餐組合。這次回來,他特意跑了好幾家店吃早餐,吃來吃去,覺得楊師傅的燒餅做得好,就決定帶些回去消解鄉愁。

  暑假裡,一個常客帶來了一支大部隊:兒子的臺灣游學生朋友們。『我兒子在臺灣的時候,跟著他們品嘗了臺灣味道。這次他們來做客,我帶他們來嘗嘗金華早餐。』

  還有一次,一個老年人訂燒餅,說是在加拿大定居的女兒想吃了……

  『我的小姨子在北方做生意多年,早些年回去帶的都是酥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改為帶我家的燒餅了。』燒餅漂洋過海之後還好吃嗎?楊師傅笑著說,他也不知道,倒是從顧客口裡聽過千奇百怪的加熱方法,烤的蒸的煎的都有。『主要吃的還是一份鄉愁吧。不是有部片子叫《深夜食堂》嗎。其實我的店可以叫清晨食堂,客人來來往往都很有人情味的,做燒餅的時候我可以聽到各種信息。天天來的客人一段時間沒來,我也會惦記。你們坐辦公室的人可能體會不到這種感覺。』

  楊師傅說,他店裡的食材,用不起市場上最好的,但都是自己家裡人也都在吃的。『包子裡的蔬菜,是批發市場裡的中等貨;炸油條的油一個早上換兩次,是大豆油而不是棕櫚油;添加劑都是符合食用標准的,燒餅裡不放添加劑。大家來我店裡吃就是信任我,砸自己招牌的事不能做的。』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