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大叔賣燒餅攢下7套房 月入3萬煎餅大媽有對手了
2017-09-04 10:45:40 來源:中國搜索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機器暫時還代替不了燒餅師傅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互聯網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實體商品店受到電商平臺的衝擊,餐飲行業則插上了外賣的翅膀。8年來,楊師傅的早餐店,倒是變化不大。

  『外賣不敢做。店裡等燒餅的人都排起長隊了,本來就是供不應求,哪裡有工夫接外賣的單子。』楊師傅也沒考慮開分店,店裡的核心技術———做燒餅,除了他沒有人能頂上,再開一家店,誰做?

  機器換人的想法,楊師傅倒是一直都有。早餐行業招人、留人太難了。店裡的5個工人,就做上午的早餐生意,楊師傅包吃包住,每人給3000元一個月,時不時還有人抱怨工作累、收入低。再說傳統手工做早餐,速度有點慢,如果機器能幫上忙,楊師傅就可以考慮擴張的問題了。這些年他陸續買了六七臺機器,光是壓面機就有3臺,大多都已閑置。兩臺和面機和的面只能用來做包子,做燒餅還遠遠不能達到楊師傅的要求。

  8年做一塊燒餅,楊師傅說,很多微妙的變化、技巧,目前的機器還難以匹敵。比方說發酵,冬天的時間和夏天的時間就不一樣;再說口味,夏天就應該比冬天淡一點;而火候、氣溫不同,同樣的溫度烤出來的餅也大不一樣。『我烤了這麼多年餅,每次開工前,都要放一塊面粉進爐試試心裡纔有底。光靠一成不變的機械程序,現在還做不出品質好的燒餅。至少在我的店裡,機器還代替不了燒餅師傅。』

  楊師傅最近聽說,上海一家著名的小籠包連鎖店引進了全自動包子機,他正打算去嘗嘗,如果口味不錯,他准備買一臺回來。

  月薪3000元的早餐工作留不住年輕人

  早餐行當不輕松。楊師傅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凌晨1點半起床,和面、發面、醒面、買菜、進貨、拌餡……做好准備工作。發面的時候,可以打個盹,但是又不能睡死。清晨4:30,工人們來了,包包子、蒸饅頭、做豆漿,食物的香氣在店裡彌漫開來。到了5:30,楊師傅就開始生火,?面,准備迎接第一個顧客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上午10點左右,楊師傅就一刻也不離開烤爐了。從?面到烤餅,十幾個步驟,他要一個人一氣呵成,再循環往復,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顧客排起長隊,絡繹不絕,他忙得連上廁所的工夫都沒有,最多只有拿起案板上的涼茶喝上一口的時間。圍裙下面的襯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手臂上的燙傷紅痕總是在『推陳出新』……客人走了,盤點生意、准備第二天的進貨清單、打掃衛生,直到吃完中飯,楊師傅纔能休息。下午,是楊師傅補覺的時候。晚飯後,他睡得很早,因為第二天的工作馬上就要開始了。

  『我的睡眠總量不少,但是跟大多數人的作息時間都不一樣,人家睡覺的時候我乾活,人家上班的時候我睡覺。』早餐生意是停不下來的,一年到頭只有春節纔能放個假,探親訪友都來不及,哪還有旅游度假的時間。楊師傅夫妻倆,幾乎沒有帶兩個孩子一起外出歡度過周末,店裡忙不過來的時候,兩個孩子還得過來幫忙。楊師傅的娛樂時間比較少,和朋友聚會的時間也不多,大多數朋友也都是做餐飲行業的。有空的時候,楊師傅最喜歡去顧客口中新開的美食店,嘗嘗東西好不好吃,看看人家的店是怎麼管理的。

  45歲的楊師傅是店裡最年輕的一個,當年與他一起學廚藝的師兄弟,有的成了酒店大廚,有的自己開了飯店,只有他守著一家早餐店,日以繼夜地做燒餅。曾經也有90後的年輕人來他的店裡工作,有的是來拜師學藝的,有的是來打工的,但都沒留下來。乾得最長的,做了兩個多月;最快的,三天之後就走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在我這裡每天工作大概7個小時,賺3000元,他們更願意去送外賣。』楊師傅輕嘆了口氣說,勤快點的外賣員,一天可以做70單,每單至少能掙3元錢,相比堅守一家小店,跑腿的活更受年輕人的青睞。

  會不會讓子女做早餐行業?楊師傅沈思了一會兒,說了句:『太辛苦太枯燥了,至少現在他們還不會想做。』楊師傅說,他一直在考慮轉型昇級的問題,希望換個大一點的店面,把環境、衛生、產品都做些提昇,采取入股的方式再引入幾項特色小吃,換種經營模式來做燒餅油條店。到那個時候,店裡做的就不只是早餐的生意了,自己就不用從早到晚地為燒餅忙活了,或許就可以問問兒子願不願意來做燒餅了。『畢竟,留房子給他不如留手藝給他,踏踏實實地打拼過,就不容易學壞了。』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