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津『瓷房子』拍賣一波三折法院連續三次撤回拍賣『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錢
一座近百歲的法式小洋樓,在曾經是九國租界的天津,本不足為奇。
『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小洋樓最集中的區域,毗鄰張學良故居少帥府,之所以為人們所熟知,成為津門一景,是因其別具一格的造型。
近幾年,『瓷房子』被卷入風波。先是它的主人、收藏家張連志因欠款1億元被捕,隨後『瓷房子』又被放到網上拍賣,拍賣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至今懸而未決。
爭議不斷的『瓷房子』
『瓷房子』建於上世紀20年代,曾是北洋政府外交家黃榮良的故居。如今,它被貼滿了古瓷器、漢白玉石雕、水晶石和瑪瑙等,有的甚至可追溯至漢代。
奇特的造型讓『瓷房子』聞名,也引發了從未停止的爭議。
2000年,當地收藏家張連志花3000萬元買下了這棟老建築。據他本人稱,洋樓原本是木制結構,加上年久失修,破損相當嚴重,『稍微一用力地板就能踩個窟窿』,因此僅修復和加固這幢小洋樓就花費過億元。
他並不滿足於僅僅做一些修復,而要對這幢小洋樓進行徹底改造。從2001年起,張連志開始給這棟四層小洋樓的內、外壁全都貼上密密麻麻的古瓷器和瓷片。據張連志統計,先後用去7億多片古瓷片、1.3萬多個古瓷瓶和400多個古瓷盤碗。
2003年,張連志為『瓷房子』申請了天津首批3家私人博物館,分別為古雅博物館、雋禎博物館以及華蘊博物館,後來『瓷房子』被評為3A級旅游景區。
盡管癡迷古玩的張連志認為,『瓷房子』是一件藝術品,但人們對此褒貶不一,相關的批評聲音始終不絕於耳。有人認為原本古朴的名人故居不該被如此『怪誕』裝飾;文物保護者更是不斷抗議反對,認為完全破壞了建築原有風貌。
2007年,『瓷房子』對外開放,門票售價50元。獨特的裝修風格讓『瓷房子』的身價變得難以估量,也讓張連志欠下不小的債務。
司法拍賣被撤回
直到2016年7月,張連志在一個飯局上突然被捕的消息在網上傳開,『瓷房子』背後的上億元借貸糾葛纔浮出水面。『瓷房子』則被放到網上進行司法拍賣,用於償還張連志欠下的億元債務。
今年7月,張連志主動出現在媒體面前。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天津瓷房子「拍賣門」事件法律問題專家研討會暨媒體發布會』上,張連志講述了億元債務的前因後果。他對媒體說:『如果我真的借了一個億,瓷房子我送他!』
張連志稱,2012年7月,他用『瓷房子『產權作抵押,向一家名為鑫澤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貸款1億元,月息2%。然而,一段時間後雙方產生巨大分歧。張連志稱,借款實際到賬數僅有5700多萬元,但鑫澤公司堅稱,實際出借1億元,並有張連志簽字、粵唯鮮公司蓋章的借款合同,每份合同借款額500萬元,共20份。
張連志是粵唯鮮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唯鮮公司』)董事長,『瓷房子』在粵唯鮮公司名下。
因未按時還款,2013年8月,鑫澤公司向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法院起訴了粵唯鮮公司和張連志。
立案審理期間,原告申請財產保全。東麗區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粵唯鮮公司名下的『瓷房子』。
今年6月,東麗區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將在7月22日對『瓷房子』進行網絡司法拍賣,起拍價為1.4億餘元。
令人意外的是,法院隨後連續3次撤回了拍賣。據了解,第一次撤回的原因顯示為『拍賣價格有待商榷』,第二次是『拍賣須知有變動』。就在第三次拍賣的前兩天,東麗區人民法院再一次撤回了拍賣。
億元借貸最受關注的三個爭議
日前,東麗區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該案的幾大熱點爭議作出官方回應。
爭議之一,借款本金到底有沒有1億元?
張連志此前曾多次向有關媒體表示,並未借款1億元,只承認借款5000萬餘元。
經法院審查,當事人簽訂的借款合同、相應的銀行劃款記錄,均證實借款總金額為1億元。不僅如此,在審理階段,張連志本人親自到庭,認可借款1億元的事實,並表示和原告已經私下進行過協商,請求法院調解解決,雙方達成了還款1億元本金以及利息的調解協議。
此外,張連志在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申訴時與對方達成的和解協議以及在司法拘留期間所達成的執行和解協議也均認可借款本金為1億元。
經查打款記錄,雙方簽訂借款合同後,首先鑫澤公司於2012年7月25日向粵唯鮮公司賬戶匯入500萬元;被告張連志出具確認函,明確要求將款項打入到林更和白金楠賬戶。後鑫澤公司工作人員趙書清分別於2012年7月25日分5筆向張連志指定的收款人白金楠賬戶匯入4500萬元,於2012年10月19日向張連志指定的另一收款人林更賬戶匯入3000萬元;鑫澤公司另一工作人員劉瑞萍於2012年10月19日向林更賬戶匯入2000萬元,上述匯款共計人民幣1億元。
另外,相關媒體報道中稱『據張連志和黃小燕回憶,2012年7月和10月,依照與單、崔二人的約定,粵唯鮮公司兩次到和平區房地產管理局,用『瓷房子』做了兩次各5000萬元的他項權利』。法院認為,若僅僅是借款5000萬元,其不可能對房產連續做兩次各5000萬元的抵押。
爭議之二,『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錢?
『瓷房子』拍賣過程中一個頗受關注的爭議點,也是雙方分歧巨大的問題,在於『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錢。
法院稱,按照法定程序,在雙方在場的情況下,抽簽確定天津中量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作為價格評估機構,對該評估機構的選定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按照這家公司的評估, 『瓷房子』在網上掛出的第三次拍賣起拍價為1.4049億元,不包括室內室外文物及瓷器裝飾價值。
法院稱,評估報告作出後已送達張連志,並由其本人親自簽收,張連志也並未對該評估報告提出異議。而張連志於今年3月單方委托北京市國宏信價格評估有限公司作出了『瓷房子』價值為97.97億餘元的價值評估報告。
對於這個評估結果,法院認為,評估事先並未通知法院,且未經對方認可,該評估報告並不當然具有證明效力。
事實上,去年張連志曾委托北京中財國譽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瓷房子』作過資產評估,2016年7月20日出具的評估結果顯示『瓷房子』在2016年6月30日的市場價格為人民幣98.8億餘元。而今年3月由北京國宏信價格評估公司作出的98億餘元的評估結論與其相似。
評估結果懸殊巨大,主要原因是瓷片能否算進評估范疇觀點不一致。
張連志方代理律師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王殿學對媒體稱,『這些瓷和房子是不可分割的。法院把它分開來評估,是對景區的一個破壞,會降低這個房子的價值。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是如果不可分的話,是不能分的。它是3A景區,拆開的話博物館和景區都不再存在。』
爭議之三,為何撤回司法拍賣?
東麗區人民法院稱,按照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執行和解協議,拍賣之前,被執行人協助將該房產中所有瓷片等裝修材料、辦公用品、家具、古董、陳列品等物品進行清場,配合拍賣。
也就是說,張連志需要在拍賣前將『瓷房子』上的所有瓷片清理乾淨,配合拍賣。
但截至今年4月30日協議約定的最後給付期限,被執行人未能將剩餘本金及利息一次性付清,也未按約定清除建築物外觀瓷片及內部各類物品。申請執行人多次書面申請東麗區人民法院拍賣赤峰道64號房產(『瓷房子』),故該院於2017年7月7日發布公告,在淘寶網上對赤峰道64號房產進行司法拍賣。
對於第三次撤回拍賣的原因,該法院解釋說,公告拍賣期間接到相關反映,反映的主要內容是該建築系歷史風貌建築,粵唯鮮公司及張連志在未經有關職能部門審批的情況下,擅自在建築物外牆貼加瓷片,改變了歷史風貌建築的外部造型,涉嫌違反相關地方行政管理規定。
鑒於上述情況是否屬實需要核實並需等待相關主管行政部門明確態度,故依法撤回對該建築物的拍賣。
不少人在關注著『瓷房子』的命運。一旦把瓷器和瓷片從房子上清理乾淨,『瓷房子』將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