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時燦忠,今年62歲,大約16年前與妻子商議從周口太康搬來鄭州尋求更好的掙錢門路。
他是70年代末的高中畢業生,在那個時代他可以算得上是『文化人』了,那時的他有文化、有思想、年輕敢拼,走南闖北了一輩子,也不少掙錢,他此生只擁有一個兒子,而且把兒子培養成了一個北大的高材生,如今,兒子在京工作,年薪三四十萬,妻子是鄭州某醫院的聘請醫生,工作可觀、收入穩定,如今也已經退休。
時燦忠描述自己年輕到時候在鐵路上工作,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決定了他此生注定走四方,後來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鐵路工作,開始做生意,真可謂是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流逝,身體的不適,最終選擇了又回到鄭州做了一名環衛工。他說,兒子爭氣,老婆也有退休金,自己一生的漂泊與拼搏也掙了一些錢,不和大富大貴的人相比,自己的日子也算不錯了。
緣何,現在的他和妻子還在租房住?又為何現在的他又做了一名環衛工,為節省房租住在拆遷的破樓房裡?
時燦忠描述妻子和兒子都不同意他做環衛工,說年事已高,想讓他好好在家裡養老,然而奔波了一輩子的他牛?似的閑不住,給自己找了一份環衛工的工作,讓自己不閑著,也能鍛煉一下身體,同時多少又有點收入。他說,自己的耳朵八年前就已經聽不到了,與他講話必須靠近耳朵兩公分左右的距離大聲講話,纔聽得清楚,做了環衛工後,經常穿梭於車水馬龍,妻子和兒子非常擔心他的安全,但就是沒法找個理由讓自己閑下來。
時燦忠說,當初和妻子來到鄭州後,也沒有買房的打算,誰知道這租房一住就是十多年,也就不准備買房了,兒子已經長大,至今還沒有結婚,夫妻兩人計劃是,雖然兒子自己有能力買房,但是作為老的,准備幫著兒子先把房買了之後,等兒子結婚之後,再看看能結餘多少錢,買個小房子夠他們夫妻二人住就足夠了。因為現在租住的房子在市中心附近,而他卻在北環做環衛工,所以乾脆他就近找了一處拆遷的破房子暫時入住,一來工作方便,而來也能節省點開支。他說,冬天很快就來到,住在這破損的房子裡面,沒有門窗也不安全,總是要找一處住所安頓下來的,等過完這短暫適宜的季節之後就要找個合適的地方安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