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教授因主講傳統文化『走紅』 專業是國之重器的工業設計
2019-10-28 08:46: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專業是國之重器的工業設計卻因主講傳統文化『圈粉』無數因傳統文化『走紅』的工科教授

  近日,一位『網紅』教授的『網紅』講座火了。講座現場氣氛堪比明星演唱會。深受如此歡迎的,其實是一堂『中國傳統文化』課,而這位主講人是一位『如假包換』的工科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餘隋懷。

  多年來,餘隋懷的中國傳統文化講座可以說是場場爆滿、一座難求。就在不久前,餘隋懷赴湖南多所中學開展『從文物看中華文明和創新精神』的講座,僅在長郡中學就有4000餘名師生到場,加上在線觀看人數,超8000人聆聽了這場講座。

  報告結束後,餘隋懷被學生們團團圍住,講座用了不到兩個小時,課後聊天、交流,卻用了兩個半小時。餘隋懷告訴記者,對大學老師而言,歷史和文化對於人纔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骨子裡講,為學生的成長成纔盡一份力量,是激勵我這個大學教師始終向前的不竭動力。』

  『必須解開思想上的疙瘩』

  『你看,這個騎斑點馬的大唐女孩兒,穿低胸衣、束花腰帶、拎小手包、戴遮陽帽,那麼自信、泰然,宛如一個近代的歐洲貴婦。今天的女孩兒敢穿成這樣上街嗎?』

  『再看我們今天的工業設計,用「土豪金」「玫瑰金」這樣的名字,太沒文化了。看看我們的古人是怎樣形容顏色的:玄色、燈草灰、花青、竹月、胭脂、碧玉石……』

  『再看,早在秦代,我們就出土了「九九乘法口訣表」,當時的中國數學領先世界——正是湖南裡耶古城出土的秦簡,改寫了世界數學史。』

  餘隋懷的講座,從不缺乏幽默詼諧的例子,又貼近生活、直擊人心。

  他的主業,其實是工業設計。餘隋懷曾獲得『中國設計業的諾貝爾獎』——光華龍騰獎的『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他還是科技部『國家工業設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陝西省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

  然而,十幾年前的一次實踐課,讓餘隋懷堅定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決心。那時,他帶著學生去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參觀。參觀結束,原本興致盎然的同學,都垂頭喪氣地坐在了博物館外的臺階上。他們對餘隋懷說:『老師,學了幾年工業設計,本來還自我感覺不錯,可看了祖先們幾千年前做的東西,感覺不管是理念還是技術,自己都差得太遠了!』

  學生的感慨深深觸動了餘隋懷。『作為老師,我必須為他們解開這個思想上的疙瘩。』餘隋懷說。於是,這位從事工業設計20多年的教師,撿起了小時候喜歡的歷史。

  『我們的文化太偉大了!』

  站在工業設計專業角度,用理工科思維重新審視文物、審視中國傳統文化,餘隋懷不禁在心底驚呼:『中國古人太厲害了!我們的文化太偉大了!』

  在查閱大量資料後,他被西漢文物『雁魚銅燈』的精妙設計深深震撼。這尊通高53.8厘米的銅燈,外形為鴻雁佇立、回首銜魚,雁頸和燈體以子母口相接,魚身與雁頸、腹腔中空相通,『將燕、魚的形象,裝飾與實用的性能結合得天衣無縫』。

  不僅如此,圓形燈盤的附柄還可以自由轉動,盤下的圈足和雁背直口套合。魚腹部和燈盤相對應,覆口和燈盤之間,插立著兩塊弧形屏板,交錯開合,既能擋風,又可以調節燈光亮度。更讓他贊嘆不已的是,燈火點燃時,煙霧可通過魚腹和雁頸導入雁腹,防止了油煙污染空氣。

  餘隋懷告訴記者:『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基因和血脈,她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她曾經擁有的輝煌時代正在復興,也必然會達到新的頂峰。』

  多年來,每逢周末,餘隋懷總是喜歡帶學生去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為他們講解,常常一講就是8個小時。為此,他還一度上了博物館的『黑名單』。

  『剛開始,博物館嫌我們影響正常運營,有時甚至還要趕我們出去。』他笑著說,『可後來,博物館逐漸認可了我的講解』。如今,餘隋懷不僅為學生講課,也在給博物館的講解員上課。

  『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太渴求了』

  在餘隋懷帶領的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團隊的鑽研努力下,工業設計作為常態化工作方法被我國多個部門納入航天工程研發流程。在他看來,『工業設計就是用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以人為本」的理念和非常多的實物去證明,這讓我們從中國的歷史遺產中獲得了諸多借鑒和啟示。』

  近年來,餘隋懷完成的科研項目涉及航空、航天、航海、交通工具及機械裝備工業設計等領域,其中包括『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以及『深海勇士號』深潛器等國之重器的工業設計方案。

  不僅如此,餘隋懷還帶領多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組成跨學科團隊,參與完成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戰國車輛的文物考古及數字化復原。這樣的跨學科、多團隊合作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也正是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使得這件早已朽爛在歷史泥土中的國寶得以重見天日。

  長期大量講解和授課,餘隋懷的身體有些不堪重負,但他卻樂此不疲。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每次講課後孩子們的反饋,讓他覺得『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太渴求了』。

  在他看來,當一個理工科教師從全新的視角、用科學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剖析、展現在學生面前時,那塵封在故紙堆中的歷史會一下子鮮活起來,與當代人的心靈產生共鳴。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