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
踏入考古探方驚艷一眼千年

10月19日周六清晨7點,北京青年報『青睞』團成員一行人從報社出發,前往300公裡外位於北京正南方向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這次尋訪團的目標,是一處名叫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的地方。2015年,因發展旅游業需要,正定縣政府開始對開元寺街區進行更新、整治工程,開元寺南邊這一塊規劃為綠化廣場,沒想到施工剛一開始,便有了驚人的重大發現。
自2015年8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開展了考古勘察,勘察期間發現了夯土城牆、溝渠、房址等重要遺跡現象。2016年11月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通過此次考古發掘,發現開元寺南廣場遺址文化層厚3至6米,共劃分為10個文化層,首次發現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個歷史時期連續的文化層疊壓。文化遺存豐富,共發現遺跡兩百餘處,出土可復原器物6000多件,主要分屬於以下三個系統:開元寺寺廟建築系統、晚唐五代時期城牆系統、宋金至明清時期民居建築和街道系統。
這處驚世駭俗的考古發現,讓正定縣這個原本就名聲在外、成名甚早的千年古城旅游重鎮,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次考古發掘,無論在遺跡現象還是出土遺物上,在正定城市考古中均屬首次。
2015年10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偉剛剛在張北壩上做完早期長城調查回到單位,第二天16日上午便接到了新任務——赴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主持開元寺南廣場新發現的遺址區域的考古工作。

『原本我們認為這個工期應該會比較短,一兩個月就能結束。但是隨著新發現越來越多,我們判斷這裡可能會有引起轟動的重要發現。正定縣委縣政府聽說這件事,馬上拍板表示要「考古先行」,暫停綠化廣場的計劃。』陳偉對北青報記者講述。
在如今的開元寺南廣場遺址一側,掛著一條橫幅標語,大概最能解釋『考古先行』的含義: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
『正定現在做所有基建項目都是考古先行的,在城區內施工動土時,正定縣政府一定是先請考古隊過來,甚至住建部門還要來現場,主動配合考古隊。』
陳偉領隊說,之前其他考古項目所在地的住建部門和文物部門『打架』的情況,從來沒有在正定出現過。2015年,他被派駐到正定來,一乾就是4年,他告訴北青報記者,這4年在正定乾得特別舒服。『正定縣的住建部門花了很大力氣,因為拆遷完了地表有許多建築垃圾,他們主動配合,住建局的領導主動過來跟我們接洽,交流這個事應該怎麼弄,需要機器、需要設備還是需要人員,全都配合我。』
在縣文物部門和住建部門的配合下,大型機器進場迅速清理了地面建築垃圾,形成了便於考古隊勘探的環境。『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支持,每年我們報多少計劃就批多少計劃,需要多少資金就給多少資金。上個月國家文物局的領導過來看了,我跟領導說,我得再挖一年,領導當時就說,挖一年哪行啊,你得持續地挖下去。』陳偉說,這樣相輔相成的關系,纔能把事兒做得迅速、乾淨、漂亮。

罕見的七個歷史時期
不間斷的文化層在這裡顯現
午飯過後,青睞團員們跟隨陳偉領隊的步伐,來到了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已經成為熱門景點的玻璃圍擋,透過圍擋,能看到裡面是一個一個排列整齊、四四方方的考古探方。可以看到分為清晰的東、西兩個區域,中間有一條探方隔梁區隔。雖然已經可以透過玻璃參觀,但真正進入到圍擋裡的發掘作業區內還是十分難得的。
跟隨陳偉的腳步,考古現場竟然就這樣近在眼前了,往前走一步就能踏進去,站在探方中,面對的是千年前人類的活動遺跡,剎那間,時間流轉,那些曾經在這裡活動並生活著的人和事在想象中鮮活起來,仿佛自己就成為了最接近歷史的那個人。
陳偉派了三個得力助手翟鵬飛、張雲清和趙星,分成三撥人馬,分批依次為大家講解。三個年輕人都是陳偉帶的考古隊員,一個研究生、兩個本科生,三個都是90後,『他們講得比我好!』陳偉笑著說。
首先講到的就是文化層,團員們都被一個新鮮的考古術語深深『洗了腦』——文化層。對愛好考古的團員們來說,這樣清晰、連續的文化層疊壓,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之前其他的遺址也有這種文化層不同朝代的疊壓,但大多都有中斷,並不是連續的,開元寺這裡卻是從唐代到明清一直沒斷過。』考古隊員說。
當被問道如何確定、區分不同時代的文化層時,考古隊員們介紹了其中比較直觀的三個標准:土色、土質和包含物。『第一就是土質和土色,不同時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不一樣,形成的文化層堆積就會有不同的質地和顏色,土壤的質地實地用手鏟去刮就可以感受得到,而土色的差異用肉眼就可以分辨出來;根據不同的土質土色劃分出不同的文化層後,就可以依據各層裡面的包含物來為每一層斷代了。』

城牆防御系統演變:
宋金百姓建房的磚取自附近唐五代城牆
目光移向探方內,可以看到發掘區東部的夯土城臺和城牆,城臺南北寬約28米,東西長約17米。城臺始建於晚唐時期,與城牆同時修建。五代時期進行擴建並對城臺部位進行包磚。
修建時,先在地面挖出基槽,基槽底部鋪墊碎石,然後用夯土夯築,待基槽墊平之後,夯土范圍內收,向上繼續夯築形成城臺。陳偉領隊還指引大家注意坑內的『夯窩』,這就是修建城臺時人工夯實基槽的痕跡。修築城臺時用夯具對土進行夯打,形成了這些密密麻麻的夯窩。
通過考古發掘,城牆防御系統的變化過程得到了清晰地還原。考古隊員告訴大家,始建於晚唐的城牆使用時間短、不斷修補且具有鮮明的軍事防御色彩,這些特征均與正定在晚唐五代時期特殊的歷史地位相契合。這一時期的大型建築構件出土較多,而一般的生活用具則發現較少。
而在原唐五代時期城臺的位置,考古隊員們又發現了大量宋金元時期的民居建築遺存,這表明城牆防御系統廢棄後遭到破壞,大量的民居佔據了城臺附近的部位。此時期,不少房屋墊土和建築用磚均直接取自城牆,普通的民居、商鋪、民間寺廟直接佔壓城牆。城市的功能和布局開始發生變革。大量民居、作坊,民間寺廟進入了內城的范圍。作坊、廟宇、民居交錯相處,沒有明顯的隔離。
從唐、五代,到宋金元時期的變化,體現了正定從防御軍事作用到生活商業作用的功能轉變。

大量民居店鋪和佛教遺存
彰顯這裡曾經的商業繁華與佛教盛行
據陳偉老師介紹,宋金元時期的居民活動遺址以道路、房址、水井、灰坑和窖藏為主,房址主要有民居、商鋪和民間寺廟這三類,發現了大量的與商業、手工業有關的遺跡現象,進一步明確了金元時期開元寺南廣場遺址應屬於城內重要的商業區。
『大家可以看一下那邊靠邊位置』,考古隊員翟鵬飛指向遺址東牆臨街的土層,『那裡是一處金代房址,在當時也處於臨街的位置,房址地面堆滿了被火燒過的磚瓦,考古隊推測可能是曾經遭過火災。在這個房址室內的地面上發現了百餘件文物,包括一批精美的白瓷熏爐以及成組的日用瓷器和陶塑玩具。』瓷器出土時成摞放置,且數量大、成規模,所以推測這處房址可能為商鋪一類的建築。
接著大家繼續往南走,看到了腳下的作業區出現了三個呈三角形排布的圓形大坑,大坑南邊緊挨著又是一個不算很大的長方形房屋地基。這奇特的排布這又是什麼?在翟鵬飛的介紹下,也逐漸清晰起來。
『這三座大坑屬於同一處房址,我們在三個圓形大坑裡發現了造像殘塊,坑壁內側還有彩繪,那麼我們就初步判定這座房址是一座小型廟宇,挨著它們的房屋地基屬於另一處房址,比這幾個大坑年代要早些。兩座房址相互疊壓,年代緊密銜接,所以推斷可能為經過重建的並且有沿襲關系的民間廟宇。』
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裡,像這樣的佛教遺存還有很多,從北朝至明清都有,以寺廟建築遺存和豐富的宗教遺物為主。考古隊員告訴大家,這些宗教遺物多出土於居民區的房址、灰坑內。通過研究這些珍貴的文物,我們得以一步步地走進古人的信仰世界。

從宋代至今一直在沿用的當代道路:
證明了古城格局的延續性
跟隨考古隊員翟鵬飛的步伐,團員們來到了遺址最南端,這裡沿著遺址區的南牆,發掘出了一條從宋代沿用到清代的道路。『大家可以看到這條道路南側挨著的就是現在的開元路,依舊是現在正定縣城的重要交通道路。』
由此可知,從宋代至今,這條道路的大體位置沒變過,一直被沿用。這說明了正定古城在布局上存在著延續性。另外,陳偉領隊介紹說,開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經歷了一個不斷向北退縮的過程。金元時期開元寺南門與現今的開元寺中軸線重合,這表明金代至今,開元寺的中軸線也基本未發生變化。
看完東邊區域,尋訪團成員向西走,在西側區域最北端,挨著如今開元寺南側的地帶,標識寫著唐代池沼。有尋訪團成員問起:怎麼就能知道這裡曾經是池沼呢?考古隊員解釋道,池沼底部一般都有黑色淤積層,淤積物以碳化的植物和黑色淤泥為主。
發掘區裡,分布著大大小小少說有二十幾口水井,考古隊員將其分為三類。A類水井用磚較雜,砌築方式不甚規整,深度也較淺;B類水井則用磚考究,砌築方式規整,較深。C類水井深度一般不超過1米,考古隊員告訴大家,這種在結構上類似於水井的遺跡也有可能是用來儲藏東西用的窖穴。
考古隊員們說,這樣豐富的水井數量雖不是同一時間存在的,但層層疊疊在這裡出現,也正好證實了這裡曾經居民匯集、人類活動豐富的事實。

實地體驗考古發掘:
『我挖出了唐代的花紋磚!』
跟著青睞探訪發掘現場,怎能不親手體驗考古工作。在尋訪團行前,陳偉特意設計了實地體驗這一環節,這也吊足了團員們的胃口。到了這一環節,他先是給每一位團員分發了一張考古作業流程圖,然後叮囑大家要按照流程圖的步驟來操作。
大家興衝衝地下到作業區,拿起手邊的手鏟、耙子等工具開始發掘起來,新鮮勁兒沒過多久,疲憊感便隨之而來。不過,比起疲憊感,取而代之的是真正挖出文物碎片時候的驚喜和興奮。孩子自然是最有乾勁兒的,尋訪團小成員大寶沒幾分鍾就挖出了一塊造型奇特的磚,上面有比較密集的豎條紋,大寶立即拿給旁邊的考古工人詢問,得知這種花紋是唐宋時期磚的顯著特征,這塊磚應該是唐代的。之後大家在同一地點又挖出許多瓷片、陶片,證明這處灰坑遺跡是古代的一個垃圾填埋坑。
陳偉還安排了洛陽鏟體驗環節,洛陽鏟由一根細細長長的木棍手柄和一個半圓弧形鐵質鏟頭組成,比一般的鐵鏟要窄小很多。然而就是這樣一把小鏟,可以像一根針一樣深深刺入土地中。洛陽鏟就是能夠直觀看清文化層的必需工具。陳偉領隊說,鏟子拔出來上面就會帶出一截土,土的分層就是它在地下時候的樣子。陳偉領隊及時在旁邊糾正大家的拿鏟姿勢:『一只手抓住木柄,一只手抓在下面一點把握方向,然後直直插下去,不用太使勁兒。』團員們都上手試了試,卻發現次次都能垂直將鏟頭打在同一個點上是如此困難,更別說把這個點打得多深了。大家感嘆:『做考古真不容易!』

出土碎片分類大有門道
先看材質,再看釉色和器型
發掘出土的文物碎片,要收集後拿給工作人員進行分類整理和統計,真正了解並參與了出土文物碎片的分揀,纔會明白,這是一項既枯燥又需要技術的工作。
陳偉安排大家跟著考古隊負責分揀的段志永師傅學習觀摩,大家一下子又來了興致,跟段師傅聊了起來。『先分材質,有陶器和瓷器,二者的區別非常明顯,其中尤以瓷器數量多,種類雜;瓷器的分類先看釉色,把一樣的分到一起,分為白釉、綠釉、黑釉、青釉、醬釉;然後再根據殘片判斷原屬於哪一種器物,按照器型分為碗、盞、盤、碟、杯、盆、瓷枕等等進行分類。』段師傅告訴我們,從一個單位裡出土的要放在一堆裡,堅決不能混淆,一方面是因為同一單位裡面的遺物具有相關性和共時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同一個單位裡出土的碎片有很多是出自同一件器物,方便後期整理拼合。
許多我們看到的完整的文物,其實都始自出土後專業的碎片分揀和細致的文物修復。看著考古隊的老師傅們一塊一塊兒熟練地給碎片分類,盡管速度快,但不會出錯,更不會把出土於不同單位裡的碎片搞混。
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出土的眾多瓷器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盡管絕大多數為民窯瓷器,但其中仍不乏精品。
『考古不能太神秘了』
『縣委書記過來工地視察的時候也說過「考古不能太神秘了」,我也不想太神秘了。』陳偉和縣裡領導達成共識,用玻璃圍擋取代鐵板圍擋,讓普通民眾也看得到真正的考古施工發掘現場到底是什麼樣的。陳偉把所有出土文物中保存比較好、歷史價值比較高的做成了展板擺在玻璃圍擋下,今年8月14日起,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通過玻璃圍擋對公眾開放。
另一個創新舉措,是夜晚給考古遺址現場做亮化。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的推動下,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啟動了考古工地夜景亮化工程。從8月19日開始,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完成亮化工作,正式在夜晚向市民、游客開放。自此,經過此地的人們、來自八方的游客均能透過新搭建的玻璃圍擋,真切觀看到考古發掘現場和文物出土場景。這裡成為新的熱門景點,每天有約數千游客來此參觀。這也是河北考古史上首次開展考古遺址夜間亮化工程,在全國也鮮見。
陳偉還帶隊和縣文旅局合作開發考古動漫宣傳片,讓周末來正定由大人帶著游玩的孩子也有渠道了解考古是什麼。『我們用動畫去呈現原本晦澀的考古知識,讓孩子們也對考古更感興趣。』
『我們所提倡的文化自信,一定要出於對我們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可。』在陳偉領隊心中,讓民眾認為考古不再神秘,讓大家有渠道、有機會去了解歷史、觸摸歷史,纔能讓考古工作者們的工作和辛苦有更高的價值。
在正定古城返璞歸真:
拜訪隆興寺夜游千年城
正定對於石家莊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如果你問正定最著名的是什麼,幾乎所有的石家莊人都會回答你——『大佛寺』。所以這次尋訪,陳偉領隊也帶領大家參觀了正定著名地標隆興寺(別名大佛寺)。
正定隆興寺(大佛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中國早期最大的轉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中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除了轉輪藏正在修繕之外,剩下五處都讓團員們驚嘆,紛紛表示下次還要再特意來一趟,好好觀賞一番。尤其是『蹺著二郎腿』的倒座觀音像,更是讓大家感覺到一眼千年的那份驚艷,這尊觀音高3.4米,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兩手抱膝,身體稍向前傾斜,面容秀麗恬靜,姿態優雅端莊,與禮佛者仰視時形成了感情上的交流。
正定縣文保所王素輝科長介紹說,『正定縣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截至2019年10月,正定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有「九朝不斷代」之譽。』
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歷史。東晉時土築,北周時石砌,唐代擴建為土城,明朝擴建後改為周長24華裡的磚城。現存正定城牆是明代遺存,城垣殘存8106米。說它是千年文化古城,一點都不為過。
與一些已經被開發成熟的古城所給人的喧鬧、繁華相比,正定古城則多了許多平和與安詳。它仍舊保留了一種濃濃的歷史感,雖然沿街商鋪看得出修繕過的痕跡,但那種古朴的感覺卻沒有丟失,兒時印象深刻的街邊小吃、餐廳裡熟悉的咸香冀味『八大碗』,都顯示著古城正定的獨特。
團員們申請將回程時間延後,就是為了看一看夜晚亮起燈來的正定,它是那樣的迷人,城牆的雄偉高大被夜晚的燈光掛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像是打了一層柔光,它仿佛更加肆意地釋放著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攝影/青睞團員敏君
- 范冰冰被曝已產子?引發熱議2019/09/03
- 英格蘭妖鋒神球真絕了!原來索帥曼聯真不會用他2019/10/15
- 射擊——男子300米步槍軍事速射團體賽:中
- 45分鍾、150萬車次、2000萬人次:港珠澳大
- 暗中漲價、紅包陷阱…電商購物節是福利還是
- 高職院校面臨6.5萬名教師缺口 工匠之師怎樣
- 從肖戰致歉揭秘『代拍』亂象:有人拍照有人
- 林丹無緣男單8強 身體跟不上0-2不敵諶龍
- 我國將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
- 哈爾濱市公安局技術偵查支隊支隊長崔義接受
- 中央機關公開遴選選調318名公務員 今起開始報名
- 20多個城市調整政策 住房公積金將助更多人安居
- 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擇機發射
- 世界銀行:中國『司法程序質量』持續保持全球第一
- 安倍夫人觀禮『裙子沒過膝』惹非議,日媒:不違規
- 聽診器將成過去式?手持超聲波設備面世可看不用聽
- 為免費乘坐地鐵,羅馬人用廢塑料瓶換地鐵票!
- 擔心俄『乾擾GPS』,北約軍人重學地圖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