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剪羊毛、做手工……這對荷蘭夫婦在青海一待20年
2019-10-30 10:01:27 來源:中新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羊毛變『洋貨』

  1995年,主修發展經濟學的荷平帶著丈夫來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進行調研,發現『這裡景色真美,人們友好又有趣。』此前,除了在荷蘭見過中餐廳以外,他們對中國沒有任何了解。於是,兩人打算花兩三年『去轉轉,看看能做什麼幫助藏區的人們。』

安鵬一家2002年在青海的合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0年初,夫妻倆來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教英語,並跟當地政府一起,給學校建公共衛生間、打水井、聯系醫生教孩子們做健身操,慢慢結識很多朋友。一次,有位老師對和平說:『真想帶你們去看看我的家鄉,那裡的人們更需要你們幫助。』

一家人在澤庫大草原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今,澤庫縣乾淨筆直的公路貫穿兩側的廣闊草場。二十年前,這裡尚未修路,北京吉普去村裡要塵土飛揚地開兩三天,『一路上,我倆緊抓著車把手,顛得快跳起來了。』和平回憶,有時陷進草皮,近十人前拉後推,半天纔能出來。『安鵬還不適應海拔,頭疼好幾天。』

當地牧民幫助抬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了鄉上的大草原,帳篷裡掛著牛羊絨編制的飼草包、青稞袋子、馬鞍墊、拋石鞭,都是牧民自己做的。『這些東西當地人看來很平常,但我們覺得很稀奇、有意思。』夫妻倆想到,牧民們可以用藏族特色手工產品多賺取一份收入。

2001年在澤庫大草原的合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但是,當時條件有限。『做一顆扣子,要用木頭或者牛羊骨打磨很久。沒有剪刀、尺子,大家用手比劃,對尺寸、單位沒概念。』曾有安鵬的朋友訂了100只手提包,結果做好的包上口袋縫得有高有低,布蓋子耷拉下來長短不一,『根本沒辦法賣,』安鵬說。

和平與牧民們在一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於是,夫妻倆決定給牧民們培訓。『把包包的大小、樣子畫紙上,讓他們照著做,告訴他們客戶要裝多大、多重的東西。』和平介紹,羊毛?氈、捻線走針、樣式配色.。。夫妻倆請來瑞典的手工藝品專家,手把手地教。

牧民們接受培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初,參加培訓的不滿10人,學習時間長,做出的東西少,不少人半途而廢。但夫妻倆沒放棄,逐漸有鄰近縣、鄉邀請他們,2005年,兩口子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繼續開展培訓。

2001年的第一次培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織圍巾,有人連簽子都不會拿,兩個手攥著(簽子)亂戳呢!』跟夫妻倆工作十幾年的索南措回想當年在同德培訓的情形,不禁失笑。『但他們會自己琢磨,熟能生巧,現在一到冬天,手工織的純羊毛圍巾很快就賣光了。』

牧民們在家裡織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7年,安鵬夫婦創辦了青海安多手工藝品公司。每隔一月,他們從海南、黃南各縣的60餘戶家庭中收集羊毛布、手工制品。平時,安鵬負責打理鋪面、聯系客戶、接受訂單,和平忙著與裁縫們一起設計花色圖案,對牧民們的手工品進行加工。目前,產品以批發為主,拉薩、成都、雲南等地均有固定的進貨商。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