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減產……
多重因素疊加導致藥材漲價
根據中藥材信息平臺『藥通網』數據,2020年至今,中藥材大盤指數上漲超過30%,而此前三年上漲了約10%。具體到各藥材品種,有超過50種中藥材的價格在2021年翻倍,其中白扁豆上漲超過800%,地黃和旱蓮草上漲超過300%。
為何2020年以來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藥通網資深分析師鄭智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材價格上漲主要有以下五個原因:
首先,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與疫情相關的藥材價格開始上漲,比如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這些藥材。根據相關部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等中成藥均被列為中醫治療新冠肺炎醫學觀察期推薦用藥。
第二,同樣是受疫情影響,大量通關口岸關閉,跨境物流受到極大衝擊,一些進口藥材無法運輸到國內,像白豆蔻、馬錢子、胡椒這些進口藥材價格開始上漲。
第三,中藥材價格具有周期性,前些年高價刺激下藥材生產過剩,導致2018年前後藥材多年維持低價狀態,持續低價又會導致減種,減種之後價格就又開始上漲。中藥材價格呈現出『漲三年、落三年、不漲不落又三年』的周期性。
第四,受頻繁的自然災害和種植成本上昇影響。最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繁,如低溫、乾旱、洪澇等,導致一些藥材減產,從而引起價格上漲;同時最近幾年種植成本和采收成本也在上漲,相應的藥材價格也會上漲。
第五,受中藥材質量監管力度加大的影響。2020年7月,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頒布,並於同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隨著新藥典頒布實施,合格的藥材成為用藥單位的首選,因為重金屬、農殘、硫磺、灰分等問題,合格的藥材價格上漲,不合格的藥材價格下降,不同品質的藥材價格也拉開了距離。
這輪上漲是否有中間商囤貨的影響?鄭智文笑著回應稱:『這個肯定也有,因為藥材價格不斷變化,有賺錢效應,一些資金就會介入這個行業,囤積一些藥材,這也很正常。』
這輪上漲行情還將持續多久?鄭智文分析稱:『應該能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提前漲價的藥材,現在價格已經開始下滑了,藥材提前漲就會刺激生產,生產一恢復,價格就開始走下坡。一些生產周期比較短的,一年生的,半年生的,價格已經恢復了,或者2022年也能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