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板塊上漲行情能否維持?
自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來,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政策支持中醫藥行業的發展。2021年12月30日,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於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充分認識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將適宜的中藥和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奶酪基金董事長、基金經理莊宏東認為,《意見》在醫保定點准入、醫療服務價格、支付方式改革上給予較大的政策傾斜,戰略上明確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意見》涉及的適用性偏醫院場景為主,通過充分調動醫保職能,進一步完善中醫藥醫保支持政策,有助於充分釋放中醫藥發展活力。他還表示,競爭格局好的中藥品種和中醫藥服務企業有望獲益。
在2021年下半年醫藥板塊大幅回調的背景下,中藥板塊市場表現一枝獨秀。Wind數據顯示,中藥指數在2021年上漲了近三成,而2021年的最後兩個月,中藥指數上漲了18%。此外,多家中醫藥上市公司也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
1月4日,2022年開市第一天,Wind中藥指數再次大漲2.71%,新光藥業、同仁堂、漢森制藥等一眾中藥股紛紛漲停,中藥板塊延續了上漲態勢,
為何中藥板塊走出了一輪火熱行情?方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醫藥研究總監黃益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個因素疊加導致中藥板塊此輪上漲行情:國家鼓勵中醫藥行業發展,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很多中藥企業產品沒有進入集采,可以自主定價;相較於創新藥、CXO這些細分賽道的上市公司動不動上百倍的市盈率,中藥板塊長期維持二三十倍的市盈率,估值相對較低。
深圳市森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存則分析稱,中醫藥板塊有幾個獨特的優勢:第一,很多公司股價之前跌了五六年,估值非常低;第二,中醫藥裡大部分品種沒有國家集采的政策壓力;第三,部分傳統中藥品牌,因為原材料(麝香,牛黃等)上漲,產品不斷提價,刺激市場對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第四,部分配方顆粒應用場景變寬,基層醫院皆可開處方,且保留加成,積極性較好。
此外,多家券商均表示看好中藥板塊後續行情。據國金證券一份研報分析,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基數不斷擴大,對中藥的剛性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居民消費結構昇級、可支配收入提昇,受疫情影響健康管理意識大幅度提昇,居民對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需求上昇,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中醫藥行業監管規范不斷加強,中醫藥創新發展和消費昇級空間廣闊。
這輪中藥板塊行情還能持續多久?林存表示,醫藥醫療創新方向總體來說不在中藥。多年來中藥乏善可陳,很難有創新,只有消費昇級和提價;預計中醫藥行情不會特別持久,目前更多是反彈,只是相對其他醫藥板塊來說更加具有政策安全而已。
黃益雲則稱:『中藥板塊這一輪行情持續性有待觀察,我認為沒有多少持續性。從估值來看,這一輪上漲之後,很多企業估值已經到了近三年比較高的位置。』他還表示,中藥板塊所有公司整體上漲的現象會越來越少,會出現結構性分化,部分公司股價可能會借助政策東風持續長牛,但2022年中藥板塊整體性的上漲行情很難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