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聲:我國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

一、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了人民幣幣值穩定
在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發達經濟體通脹持續攀昇的情況下,我國保持物價穩定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因素。2022年1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6%。2022年1月美國CPI同比漲幅為7.5%,創四十年來的新高,已連續9個月超過5%,歐元區CPI同比漲幅高達5.1%。對比之下,我國在應對疫情以來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不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的前瞻性、自主性、穩定性增強,社會公眾對貨幣政策的信任度提昇,居民通脹預期平穩,沒有受到發達經濟體高通脹的影響,物價保持穩定。2018年以來,我國CPI的年度平均漲幅為2.1%,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較多就業的優化組合。
在國際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201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經受住了重大外部衝擊,彈性明顯增強,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19年和2020年受外部衝擊影響,人民幣匯率曾一度破『七』,之後又在市場力量推動下回到『七』下方,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昇值2.3%。2018年至2021年我國外匯市場973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有485個交易日昇值,有487個交易日貶值,有1個交易日持平,充分體現了雙向浮動的特征。匯率平穩既是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體現,也為穩定亞洲乃至全球的經濟金融運行做出了貢獻。
這些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在應對疫情衝擊時,我國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既不搞量化寬松,也不搞零利率或負利率,而是堅守幣值穩定這個根本目標。這既避免了嚴重通貨膨脹乾擾經濟增長,又使得我們在經濟遇到下行壓力時有條件、有空間采取適當措施及時應對。事實證明,幣值穩定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最根本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