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圖片
搜 索
央行發聲:我國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
2022-03-01 10:45:56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二、穩健貨幣政策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

  近年來,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跨周期設計,完善激勵相容機制,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注重從供給側發力提昇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

  一是保持總量適度。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前瞻、精准進行流動性調節,始終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共12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0.3萬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完善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實現了M2和社融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穩住了『貨幣錨』,既保持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又避免了『大水漫灌』,有效防范了宏觀金融風險。2018年-2021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9%,與同期名義GDP 8.3%平均增速大致相當。

  二是促進結構優化。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三農、綠色發展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推出兩項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化工具,用更可持續的方式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促進綠色減碳。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19.7萬億元,為2018年初的2.4倍;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4813萬戶,是2018年末的2.3倍。普惠小微貸款增量在各項貸款增量中的佔比由2018年的7.7%大幅提昇至2021年的20.7%。2021年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3%,比2020年下降0.22個百分點,比2018年下降1.38個百分點。

  三是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改革完善LPR報價形成機制,提昇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程度,疏通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形成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以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和超額准備金利率構成利率走廊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明確以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7天回購利率(DR007)作為央行的短期利率調控目標,引導DR007圍繞政策利率為中樞上下波動。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改革存款利率自律上浮比例為加點確定,穩定銀行負債成本。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增強,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計降幅達0.82個百分點,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穩健貨幣政策將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形勢復雜多變,機遇和挑戰並存。從國際看,全球通脹水平居高不下,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加快,地緣政治風險昇溫,加大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短期仍然存在,但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下一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根據形勢變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靈活適度調節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引導信貸結構穩步優化,促進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未來我國有能力、有條件可以有效應對外部衝擊和國內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通脹總體穩定,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原標題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