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前敬上三杯酒,萬語千言付紙錢。』清明節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為先人掃墓則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核心環節。近年來,由於時間或空間以及疫情影響等,部分逝者親屬不能親自到場祭掃,形形色色的代祭祀『業務』應運而生。
對這類服務,爭議頗大。有人認為祭奠親人只能親力親為,請外人就失去了儀式感和『敬』的意味;有人抨擊花錢僱人祭奠先人違背了清明節的初衷,是在對『孝心』明碼標價。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在人口流動大背景下,尤其又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對掃墓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代客祭掃滿足了這一人群的現實需求。
爭議一時之間很難蓋棺定論,但傳統風俗逐漸『新潮化』的同時,消費者應警惕其中隨意要價、誠信欠奉等行為,也要提防節日前後易流行的各類詐騙。比如,代祭掃收取一定費用無可厚非,但這種收費不能『獅子大開口』。有的代掃墓者會在現場打開視頻直播——僅這一項操作就加收200元;『代倒酒、代聊天、代號啕大哭』開價高達1000元;有公司推出的『超值燒紙套裝』,從108元至1998元,但實際上祭品價格通常是一二十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