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圖片
搜 索
科學護『膝』 及時止『損』
2022-10-12 09:02:1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在中國發病率約為13%,致殘率超過50%。其中,膝關節炎發病率約為8%,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80%。在人體的多個關節中,膝關節最復雜、負重也最大。當前,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呈持續昇高態勢。

  福建廈門的吳女士今年57歲,6年前開始,她的右腿膝蓋就感覺有輕微不適,但一直拖著,沒當回事兒。直到前不久,她發現自己右腿似乎連走路都困難,纔來到醫院就診。

  患者吳女士:沒辦法走遠。比如說200米都沒辦法走,沒力氣,好像膝蓋裡面是空的。

  經過檢查,醫生診斷,吳女士右腿膝蓋出現了嚴重膝骨關節炎。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副主任王曉峰:片子上右側膝關節的內側已經有明顯磨損,她的關節似乎有不穩定的跡象。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性的慢性關節病,多發於50歲以上人群中。人體骨骼肌的生長和衰退依賴於激素的控制和調節。女性雌激素在絕經後會突然下降,導致鈣代謝失衡,骨關節迅速衰退。有調查顯示,45歲以上人群中,女性膝骨關節炎患病率為男性的2倍。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副主任王曉峰:很多女性年輕的時候不鍛煉,年紀一大,體重加上去了,上面肥胖,下面兩條腿很細,活動量又增大了,這時候就很容易(導致)骨關節的發作。

  通常來說,體重越大,膝關節負荷越重。從站立、行走、上下樓梯到下蹲的姿勢變化中,膝關節負重逐漸增大。下蹲時,膝關節所受的負重可達站立時的8倍。如果膝關節長期高負荷,更容易出現磨損,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癥狀。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馮明利:早期疼痛的時候比較輕微,隨著病情的加重,疼痛逐漸加重。如果到了中期或者晚期的時候,疼痛明顯加重。還有功能障礙,走路腿腳不好用了,最後活動明顯受限,勞動的喪失。

  膝關節炎屬於骨性關節炎的一種,由於不科學的運動和生活方式,骨性關節炎的年輕患者近年來明顯增多。專家提醒,關節要節省著用、保養著用。遠離骨性關節炎,需要從日常做起,從年輕時做起。

  哪些不良運動習慣容易造成骨關節炎?

  專家表示,骨關節炎早期常見於軟骨磨損,在劇烈運動或者過量運動後,容易出現軟骨損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馮明利:好多人爬山運動做得特別多,蹲起運動做得特別多,體重大的人喜歡跑跳,這些都容易導致骨關節(疾病)。還有女的穿高跟鞋,膝關節的臏骨關節的壓力也很大。總的來說,屈膝的動作容易出現骨性關節炎,還有關節活動度特別大,像現在好多人喜歡跑馬拉松,跑得特別多,一周跑好多次,肯定對膝關節有磨損。

  保護骨關節哪些運動最推薦?

  專家表示,適度鍛煉,增強肌肉力量,可以更好地保護關節。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馮明利:有人做過試驗,適當的體育活動,假如說慢跑或者是適當的游泳、散步,這種人的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最低的。常年不動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人比適當運動的人要高一點。適當的活動,像游泳、散步或者慢跑,這都是比較好的活動。

  專家提示,由於肥胖會加重關節負擔,需注意控制體重。另外,戶外運動時尤其是老年人群可以戴個護膝,保護一下膝關節。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副主任王曉峰:喜歡蹲著、跪著做事情,這些也會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發生發展比較快。對老年人來說,就不要去深蹲、跪在那裡做事情。要小心一點,這樣(對)腰椎也不好。

  膝蓋彎曲時會??響需要就醫嗎?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在下蹲或上下樓梯時,膝蓋會發出『??』的彈響聲,尤其是一些酷愛慢跑的朋友,還可能會伴有輕微疼痛。專家表示,關節彈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比如,久坐後突然起來發生一次彈響,但再重復的時候,就不發生彈響了,這是生理性彈響,不影響健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馮明利:你重復一個動作反復出現彈響,出現了不適或者疼痛的時候,這就叫病理性彈響。像膝關節裡邊的半月板損傷、軟骨磨損嚴重,或者有游離體了,或者有肌腱其他病變的時候,容易出現這種病理性的彈響,這是一種病,到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就醫。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