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5月8日電 題:『插秧列車』上傳來幸福的笑聲
作者 侯繼堯
『這場科普講座,真的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科學種田的新知識,這趟車真的是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啊!』在佳木斯開往撫遠的K5157/5158次『插秧專列』上,來自遼寧鐵嶺的農民務工旅客周喜春滿意地說。
5月7日7時32分,由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客運段擔當的K5157/5158次『插秧專列』,搭乘著420名來自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的農民務工人員從佳木斯站出發,奔赴黑龍江省水稻主產區三江平原。
『為打通農民務工人員前往墾區「淘金」的「最後一公裡」,我們每年都會按時開行這樣的「插秧專列」。』今年45歲的鄭德廣,是牡丹江客運段天津車隊撫遠線一名有著20年值乘經驗的『老車長』。『「插秧專列」開行前夕,我們車隊在各班組抽調46名黨員骨乾組成兩個乘務組擔當專列值乘任務。』
地處黑龍江省腹地的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糧食總產量高,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每年3至5月春耕季節,省外和省內周邊市縣都有五萬餘人的農民務工隊伍需要奔赴三江平原進行水稻備耕、插秧等工作,不到一個月就能收入近萬元,成為省內外農民兄弟補貼家用的經濟來源。
『為讓農民兄弟盡快找到務工農場,我們特意在列車上舉辦了這場春耕科普講座。』據牡丹江客運段天津車隊黨總支書記高思華介紹,近幾年,隨著墾區標准化、機械化耕種率的逐年提昇,很多農民務工人員已經跟不上科技種田的新節奏,為此,他們邀請了全國糧食突出貢獻農業科技帶頭人、黑龍江省『龍江工匠』、『三八紅旗手』、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胡秀芳教授來為大家普及科技種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
車廂內,胡秀芳教授講得仔細,務工人員們聽得認真,為了能記得牢靠,很多人掏出手機錄像、錄音。
『我們當地人多、地少,一家也就幾畝地,多采用傳統的春耕播種,很少能接觸墾區大型農場這種全機械化,高科技種地的模式,通過學習,我們前往墾區務工也有了用武之地。』來自吉林的農民張廣亮是『插秧大軍』中的一員。今年他和所在村屯的20多人組團前往三江墾區插秧補貼家用。他說,每一次來都能感受到鐵路部門多舉措的暖心服務。
開車後,忙完手頭工作列車長鄭德廣也沒有清閑片刻,他開始逐個車廂開展乘車安全宣傳,提醒旅客安全注意事項。細心的他看到一位老鄉攜帶的行李袋有破損的情況,立即從便民服務箱裡拿出針線幫忙縫好。
『很多省外務工旅客乘坐的火車都是早晨6點左右到達佳木斯站,我們這趟車選擇7點多發車就是方便他們接續轉乘前往墾區。』鄭德廣說。
『春季是流行感冒多發季節,大家不吃東西,不喝水的時候切記把口罩帶好……』車廂裡,鄭德廣手拿擴音器向旅客做著防疫宣傳。他說,為讓農民兄弟能順利前往墾區『淘金』,他們還加大途中保潔頻次,列車員在車廂內宣傳防疫常識,同時,列車還預備了醫藥箱、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防疫用品,確保旅客安全健康出行。
『我們還沒下車,就通過列車上的「務工信息欄」聯系到了合適的務工地點,現在價錢都談妥了。』『是呀,真的為咱們解決了大問題。』面對列車上的精准服務,『插秧客』們你一句,我一嘴誇個不停。
為讓農民兄弟能在最短的時間找到務工地點,每年春耕前夕,鄭德廣所在車隊黨總支本著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提前將沿線各農場的用工人數和聯系電話收集起來,等到插秧時節公布到列車『務工信息欄』內,供『插秧客』們隨時參考聯系。
前行的列車上,牡丹江客運段團委『小藍鴿』青年志願者們為旅客們送水,解疑答惑……而旅客們則暢聊著科普講座上農業科技人員講述的新知識……滿車廂裡的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談越起勁,越聊越高興,你一句我一句,不時傳來陣陣幸福的笑聲。(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