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  社會萬象—奇聞異事
搜 索
跟訪村醫看變化(一線調研)
2023-05-10 10:46: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過去以『治病為中心』,如今是『健康守護者』,記者走進湖北鍾祥馬北村衛生室

  跟訪村醫看變化(一線調研)

  本報記者 范昊天

  湖北省鍾祥市柴湖鎮,地處江漢平原,漢江之濱——50多年前,為修建丹江口水庫,河南省淅川縣4.9萬名群眾『捨小家、顧大家』,從庫區搬遷至此。

  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黨委、政府更加重視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從基礎設施改善、人纔隊伍培養、服務內容優化、運行機制調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續提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如今,柴湖鎮的每個村都有了衛生室,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利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

  從『老三樣』到『百寶箱』

  過去只有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現在有了血糖儀、血氧儀、心電監測儀等多種設備

  驅車從柴湖鎮出發,走公路、過河流、進村道,經過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馬北村村委會大院出現在眼前。

  緊靠路邊的幾間平房,便是馬北村衛生室。牆上懸掛著處方制度等文件和公示信息,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公共衛生服務室、資料室、藥房——『五室一房』功能齊全。

  63歲的村民閔風閣正在輸液,右手包裹著繃帶。幾天前,她在家裡右手不小心被菜刀割了個大口子,在柴湖鎮衛生院縫了針。昨晚又受了涼,咳嗽不止。第二天一大早,她就來村衛生室看病了。

  村醫王鴻舉拿出他的『百寶箱』——智能健康服務包,為閔風閣測量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用聽診器聽她的呼吸情況,『肺部有囉音,呼吸粗糙,初步判斷是支氣管炎,先給您開兩針消炎和抗病毒的藥物。』

  輸液的同時,王鴻舉又為她檢查了右手的縫線處,清洗傷口並換藥,叮囑她不要碰水。

  馬北村有603戶1356名常住人口,老年人佔比高,很多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村民的就醫需求比較大。

  『以前有點頭疼腦熱,都要跑到10多公裡外的鎮衛生院去看,人累不說,還經常要排長隊。這些年村裡的醫療條件改善,小病在家門口少花錢也能看好。』閔風閣笑著說,現在村裡還開通了醫保聯網結算設備,村民直接刷醫保卡就能實時結算和報銷醫藥費。

  『這得益於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投入。』土生土長的本村人王鴻舉對此感受頗深。小時候,他的父親是村裡的『土郎中』,靠著祖傳的膏藥和草藥給人看病,有些患者不放心,寧願捨近求遠去鎮衛生院。

  立志為鄉親們解決就醫難題,2006年,從河南南陽衛校畢業的王鴻舉放棄留在城裡的機會,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村醫。

  『那時候,辦公場地就是自家的三間瓦房,看病就用「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王鴻舉說,藥物需要自己去城裡的藥房采購。

  2015年,湖北省印發《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到2017年底,全省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產權公有化、建設標准化、服務規范化、運行信息化、管理一體化』標准。當年底,馬北村衛生室建成投用,佔地面積120平方米,陸續配備了診斷桌、病床、電腦、打印機等設備。

  胃腸藥、降壓藥、感冒藥、風濕藥……馬北村衛生室藥房的貨架上,各種藥物分門別類擺放,品種豐富。『衛生室需要的藥物,可以通過湖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平臺進行采購,醫藥公司統一配送。』王鴻舉說,目前衛生室備有近百種藥物,比過去大大增加。

  2020年以來,湖北省大力實施公共衛生補短板工程。『鍾祥市投資2500多萬元,全面昇級村衛生室軟硬件環境。』鍾祥市衛生健康局局長李明祥介紹,目前全市467個村衛生室均配備智能健康服務包,內有身份證讀卡器、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心電監測儀等多種健康檢測設備,診療能力進一步加強。

  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得到及時轉診。前不久,家住馬北村一組的王靜早上起來,突然覺得頭疼頭暈,手有點麻。王鴻舉給他檢查,發現舌頭歪了一點,懷疑是腦梗,便立即聯系柴湖鎮衛生院,啟動轉診流程。

  120急救車將王靜送至衛生院進行CT檢查,結果顯示為急性腦梗,又迅速轉到鍾祥市人民醫院。經過及時的靜脈溶栓和住院治療,王靜身體逐漸恢復,回到家中,由王鴻舉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

  『腦梗發作後2小時是「黃金救援期」,幸虧轉診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王鴻舉說,鍾祥市建成了包括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在內的縣域醫共體,鄉村醫生無法醫治的疾病,可以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確保『大病不漏診』。

  從只管看病到管理健康

  過去主要任務是治病,現在要時時監測村民身體狀況,傳播健康知識,預防大病重病

  4月19日一大早,王鴻舉背上智能健康服務包,騎著電動車,開始了一天的隨訪工作。今天准備走訪的4戶村民,都是他重點關照的對象——慢性病患者、高齡老人、脫貧戶等。

  過去,王鴻舉每天的工作是『以治病為中心』,做一些感冒發燒、外傷處理的基礎性診療。如今,他成了『健康守護者』,承擔各項公共衛生服務,為村民們傳播健康知識,預防重大疾病。入戶隨訪是重要的工作內容。

  『王叔叔、劉阿姨,最近還好吧?有沒有按時吃藥?』在馬北村5組的一個農家小院,74歲的脫貧戶王五中正在菜園裡忙活,聽見王鴻舉的聲音,忙走到門口迎接。

  屋內,76歲的劉建玲坐在輪椅上,臉上露出了笑容,『按照你的指導,每天按時吃藥、清淡飲食,現在血壓降下來,人的精神狀態也好多了。』

  近年來,鍾祥市深入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24個,家庭醫生1040人,農村脫貧人口簽約率100%。在馬北村,65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都有了由全科、專科、公衛醫師和鄉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

  王五中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家中平時只有老兩口。2019年,劉建玲突然中風,從此半身癱瘓。由於兩口子的健康意識不強,飲食偏咸,又經常不按時吃飯,劉建玲身體每況愈下,血壓一度飆昇到140/220。

  作為簽約家庭醫生,王鴻舉為王五中和劉建玲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定期到他們家中隨訪。每次檢查後,他們的健康信息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腦上傳到衛健部門信息化系統後臺,方便醫生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針對劉建玲的高血壓,王鴻舉為她量身開出藥單,並根據每次隨訪情況調整劑量,提醒他們按時服藥。同時,他協助劉建玲申請辦理了慢性病卡,讓她能夠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政策,減少醫藥費開支。

  經過王鴻舉幾年來的持續隨訪和健康管理,劉建玲的血壓逐漸降了下來,服用的藥物也從最初的3種減到了2種。王五中身體更加硬朗,70多歲還能乾些農活。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平時隨訪中,王鴻舉會為村民做好健康教育。每個季度,還會集中開展一次健康科普講座。

  這天上午9點,20多名村民聚在了村衛生室。王鴻舉一進門,有人開口就問:『王醫生,今天講點啥?』

  『說說心血管病的防治。』王鴻舉笑道:『把什麼是高血壓、怎麼用藥、平時都注意些啥,都跟大家說清楚。』一個多小時的講座裡,王鴻舉講得仔細,村民們聽得專注。

  『王醫生,我這兩三天血壓比較穩定了,還需要繼續吃藥嗎?』在答疑環節,75歲的村民盧進財首先提問。

  『藥不能隨便停,要遵醫囑,加強對血壓的動態監測,如果出現波動,還是得堅持服藥。』王鴻舉答道。

  『我們歲數大的人,喜歡吃咸的,口味比較重。但我的血壓一直不穩定,不知道跟這有沒有關系?』67歲的村民王誠又問。

  『口味偏咸,是影響血壓穩定的關鍵因素。後期還是要注意改善飲食習慣,以清淡飲食為主,不光能防高血壓,對其他病的預防也有好處。』王鴻舉說。

  由於飲食習慣不健康等原因,馬北村村民的食道癌發病率一度較高。王鴻舉從宣傳健康知識入手,勸導鄉親們改善飲食習慣,少吃或不吃酸菜等醃制品,如今村裡的食道癌患病率大大降低。

  從不敢看病到沈穩接診

  過去只能處理感冒發燒、皮外傷,現在面對突發急癥也不慌

  4月24日下午,在柴湖鎮衛生院行政樓5樓會議室,衛生院急救站站長餘鵬正在為全鎮的58名村衛生室負責人講授一堂『心肺復蘇+除顫技術』的培訓課程。

  坐在第一排的王鴻舉認真聽著培訓內容,並不時做筆記。在實際操作環節,他主動舉手來到臺前,在醫用假人模型身上實操演練。

  『雙手相扣或重疊,以掌跟按壓,按壓頻率在每分鍾100—120次』『觀察患者面部皮膚黏膜顏色有無改善』……在護士長的指導下,王鴻舉逐漸掌握了心肺復蘇的正確手法。

  剛參加工作時,王鴻舉只能治療感冒發燒、處理皮外傷等,遇到一些復雜、急難病癥,受限於硬件條件和技術水平,就只能緊急轉診患者。

  後來,王鴻舉通過成人高考,考上了荊楚理工學院醫學院。經過幾年的半脫產學習,他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有了很大的提昇。王鴻舉告訴記者,自己還在市人民醫院、鎮衛生院跟班學習,每個月鎮衛生院也會組織科室主任、護士長等專家,對村醫進行專題培訓,內容涵蓋院前急救、常見病的用藥和治療等。此前,王鴻舉通過舌診,判斷王靜可能是腦梗,便是從鎮衛生院的培訓中學來的。

  如今,遇到村民突發心髒病的情況,王鴻舉也不怕了。他會先對患者進行緊急處理——先檢查血氧飽和度,如果缺氧的話,可以給患者吸氧,再開一些治療心髒病的藥物,在患者癥狀緩和後再轉診,避免出現意外。

  智能醫療的推廣應用,還給王鴻舉增添了『專業幫手』。不久前,隔壁馬南村的李師傅突然感到胸悶氣短,背部疼痛,專程來找王鴻舉看看。

  王鴻舉在『智醫助理』系統內填寫電子病歷,剛剛寫完主訴和現病史後,系統自動做出了『急性心絞痛』的輔助診斷。

  結合患者的癥狀描述,王鴻舉認為這一診斷結果的可能性較高,立即給患者舌下含服消心痛。半個小時之後,李師傅的疼痛癥狀緩解,王鴻舉將他轉診到柴湖鎮衛生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治療。經過5天的住院觀察,如今李師傅已經康復。

  2020年8月起,湖北省衛健委與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在基層的應用,鍾祥便是其中6個試點市(區)之一。

  『「智醫助理」不僅能根據癥狀迅速做出輔助診斷,還具備電子病歷、放射影像等數據的同步調閱功能,幫助村醫了解患者在其他地方的就診記錄、檢查結果、既往病史等,便於更好地做出診斷。』鍾祥市衛健局基層衛生股負責人汪洋說,目前『智醫助理』系統已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

  從收入單一到多渠道保障

  過去收入依靠藥品加成,現在憑借診療技術和衛生服務獲取各類補助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昇背後,鄉村醫生的收入保障也在不斷完善。王鴻舉告訴記者,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後,村醫收入結構由原來以藥品加成為主,轉變為以政府補助為主,『過去一般按照7%—15%的比例,對藥品進行加價銷售,一個月收入大概有1500元。』改革後,藥品雖以成本價銷售,但通過多渠道保障,王鴻舉的收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

  近年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助、一般診療費、村衛生室基本運行費補助、在崗執業村醫定額補助等政策陸續落地,合力保障村醫收入。

  『2009年,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是6元/人次,現在上調到了32元/人次,人均一般診療費也從5元增加到了8元。』王鴻舉說,此外,村衛生室國家基本藥物補助標准由8元/人提高至10元/人,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由每年3650元提高至5000元。對在崗執業滿3年的村醫,政府每年還定額補助1200元,用於購買社會養老保險,保障其退休後的生活。如今,王鴻舉一個月收入有4000多元,再加上年終獎勵,年收入可達6萬元。

  不過,村醫想全部拿到這些補助也並不輕松。『除了定額項目,其他補助項目都是采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發放,年初先預撥70%,在年終績效考核之後,根據考核結果據實撥付剩餘的資金。』汪洋介紹。

  對馬北村衛生室的考核由柴湖鎮衛生院負責。2015年,鍾祥市啟動鄉村醫生『縣管鎮用,鎮聘村用』管理模式改革,實現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人、財、物一體化管理。

  柴湖鎮衛生院院長劉志剛說,每年衛生院要對全鎮的村衛生室組織4次考核,通過查閱臺賬和隨訪記錄,現場檢查醫療安全,電話回訪居民患者、入戶核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村醫的工作情況、各項任務是否落實到位。『對村醫的考核項目包括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孕產婦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管理、群眾滿意度等14大類55項。』劉志剛說。

  不僅待遇有保障,村醫的職業發展也有了更多上昇渠道。2019年,湖北省人社廳、省衛健委聯合出臺有關意見,對農村基層衛生院參評人員適當放寬學歷、論文等條件,明確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也可參評正高級職稱。截至目前,鍾祥已有55名鄉村醫生取得高級職稱。同時,通過暢通基層人纔雙向流動機制,近年來鍾祥市已有75名村醫被選拔到鄉鎮衛生院等上級單位工作。

  越來越多的政策傾斜,讓村醫更有乾勁。前些年馬北村衛生室又來了一名村醫,成為王鴻舉的得力搭檔。

  『現在來衛生室看病的患者比之前更多了,甚至還有在別的鎮上學,回到村裡來看病的。』王鴻舉說:『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漏診』正在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盧玥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