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  社會萬象—奇聞異事
搜 索
『氣象+旅游』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2023-05-11 11: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孫 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風雲霧雨、星空日出、冰泡雪舌、紅葉黃花……變化萬千的天氣與氣候具有造景和育景的功能,能夠與親近自然、體驗生態的旅游活動深度融合。

  近年來,隨著登山、徒步、露營等戶外運動的興起,游客對自然風光的偏好進一步增強,天氣氣候景觀成為吸引游客的新奇體驗,『氣象+旅游』融合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氣象資源本身就是旅游資源,能夠直接轉化為旅游生產力。廣義上的氣象旅游資源,包括天氣景觀資源、氣候環境資源和人文氣象資源。其中,天氣景觀資源是由陰晴冷暖、風雨雷電等天氣變化形成的景觀資源,具有多變性、局地性等特點;氣候環境資源包括風、光、熱、水等氣候資源及其孕育的養生環境和物候生態等,具有季節性、相對穩定性等特點。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條件南北有異、東西各別,不同氣候條件影響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成為旅游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資源。以天氣景觀為例,福建霞浦的海上日出、河南老君山的雲海、浙江松陽的星空等奇觀異景,是富於變幻的旅游吸引物,日益成為自駕、攝影、露營、研學等旅游新業態的資源產品。隨著季節流轉、氣候條件改變而形成的櫻花、紅葉、候鳥遷徙等物候景觀,催生出踏青賞花游、觀鳥護鳥研學游等旅游活動,豐富了人們的旅游選擇。

  氣象旅游資源具有煥新旅游品牌、重塑旅游業資源的潛力和能力。安徽黃山享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盛名,是為人熟知的經典風景名勝。山高谷深的地形條件,加之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使黃山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雲海、冰雪、日出、佛光、彩虹等多種類型的天氣氣候景觀能夠集中在景區內呈現。

  2019年,安徽黃山被納入首批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地區,經過3年的建設,黃山風景區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氣象公園,在構建獨具特色的氣象景觀游覽模式、拓展氣象服務旅游的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氣象公園』的概念有利於游客對黃山產生新的游覽興趣。

  此外,氣候環境作為影響旅游適宜性的重要因素,正在賦能避暑避寒、生態康養等旅游新業態的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國北方地區的居民來說,『南下避寒』是冬季挑選旅游目的地優先考慮的因素之一。具有熱帶海島氣候優勢的海南省,近年來已成為避寒旅游的熱門目的地。

  我國華南地區具有豐富的避寒旅游資源。2020年,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依據《避寒氣候宜居地》評價標准,授予廣東恩平、雲南華坪、廣西北海『中國避寒宜居地』稱號,助力當地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旅游資源。

  在生態康養旅游方面,『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通過評價旅游氣候及生態環境質量,發掘中國境內氣候舒適、適宜休閑養生的區域,保護和利用綠色游憩資源。目前,全國已有313個地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結合當地特點和需求,聯合各氧吧地區打造了氧吧專列、氧吧共享農莊、氧吧文化旅游節、氧吧民宿、氧吧旅游打卡目的地等衍生產品,幫助氧吧地區充分發揮氣候優勢,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總之,氣象資源在旅游業中的利用仍是一片『藍海』,『氣象+旅游』融合發展大有可為。未來,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編制氣象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及中國天然氧吧、國家氣象公園等專項規劃,組織開展氣象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大氣象旅游品牌的創建力度,創新發展天氣氣候景觀、避暑避寒、氣候康養、冰雪旅游等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提昇『氣象+旅游』的附加值。

  (作者為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報記者朱金宜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盧玥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