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  社會萬象—奇聞異事
搜 索
『不愛走親戚』可能不只是因為年輕人的叛逆
2023-05-12 10:23: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為什麼這屆年輕人開始斷親了』的話題衝上熱搜。相關話題下,不少網友表示『因為親戚太八卦』『沒有共同經歷,更沒有共同話題,聊不到一起去』『因為假期太少了,每年親戚都走不過來』……『斷親』的背後,有觀念的衝突,有親情的復雜,也有青年人的無奈。

  『你來我往是親戚』,出門走親戚在老一輩人看來是大事,而且親戚會越走越親。逢過年過節,小孩子總是會被自己的父母拍著肩膀敦促:『來,叫叔叔/大伯/嬸嬸……』當真心發問過『對面的叔叔究竟和我是什麼關系』的小孩長大了以後,情況已經不一樣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胡小武發表的論文《青年『斷親』:何以發生?何去何從》中提到:『斷親』行為確實呈現了年輕化特征。通過調查發放並回收的1200份有效樣本顯示,在中國,18歲以下的人群中,有63%的青少年與他們的親戚之間處於『幾乎不聯系』的狀態;在18-25歲、26-30歲的90後青年人群體中,大多數人只是『偶爾與親戚有聯系』。『消失的親戚』已是常態。

  傳統觀念裡的『三十而立』往往是親戚們的重要話題,隨著『想當年』等開場白展開的,是他們慷慨激昂的奮斗史。很多親人希望年輕一代也按照他們的節奏做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目標』,裸辭、創業、晚婚都會被看作是『不妥』『不合適』的選擇。殊不知,隨著社會發展,青年人有了更多元的想法,他們希望有更包容、開放的人生圖景。當衝突不可避免發生的時候,親情也容易對年輕人產生束縛作用,逃避『親戚關系』也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談及『斷親』原因,不少網友指出:『親戚之間,常常是在互相攀比,讓人感到心很累。』類似言論或許有些偏激,但也赤裸裸地指出了一個事實:在沒有足夠情感積淀的情況下,以親情為名義的感情也往往摻雜了人性的復雜。當這份親情又被打上『只是關心你』『為了你好』等旗號時,就往往伴隨著拉踩、說教、貶低甚至訓斥。也不怪青年人對這種充滿了『爹味』的關系敬而遠之。

  地理距離帶來的心理疏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前,老一輩的人更多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甚至同一個社區中,彼此交流、來往的機會就更多一些。隨著社會流動性增強,不少年輕人都因上學、工作等原因外出,親人間『四散各地』的情況並不少見。『一年見一次』的親人,碰面後往往只能停留在『尬聊』層面,難以讓話題深入下去。時間久了,親情就很容易逐漸淡化了。

  而且要看到,年輕人的生活裡,充斥著諸多難以被親戚們理解的壓力。一些親戚往往會疑惑:年輕人有那麼多的周末和假期,為什麼就抽不出時間回趟家、一起吃頓飯呢?可是代入青年的視角,也不難發現他們的無奈:有時周末要加班,要不斷回復工作群裡派來的臨時任務,還希望充電學習,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哪怕周末比較空閑,他們也希望擁有自己的社交和『放空』時間。特別是對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來說,『時常回家看看』,就顯得有些奢侈。因此,有些時候,親戚關系逐漸淡化,也是因為年輕人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們應該認識到,年輕人『不愛走親戚』可能不只是因為年輕人的叛逆,還有著更復雜的深層原因,對此還需抱有多一些理解和共情。畢竟,親情的復蘇不該只依靠年輕人的逢迎,還需要雙向的奔赴。

  常菲

責任編輯:盧玥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