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吳月輝)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圍繞『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最新成果。武漢大學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牽頭完成的國際合作研究論文《微類星體中的亞秒級周期射電振蕩》,揭示了黑洞噴流的復雜動力學特性。
微類星體是銀河系內由一顆中子星或黑洞與一顆普通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著名微類星體GRS 1915+105含有一個快速旋轉的黑洞,是研究極端高能物理過程的重要樣本。為了揭開微類星體的相對論性噴流的神秘面紗,2020年至2022年,該團隊利用FAST對GRS 1915+105首次開展高時間精度的射電連續譜光變和偏振監測。利用FAST高采樣和探測靈敏度優勢,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兩次觀測均發現黑洞存在微弱的射電『脈搏』,周期約為0.2秒。這個『脈搏』周期不穩定,而且大部分時間無法探測,因此稱之為准周期振蕩。
這一成果是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微類星體中亞秒級低頻射電准周期振蕩的現象,並揭示黑洞系統的該准周期振蕩現象與相對論性噴流直接相關。此次黑洞射電輻射『脈搏』的發現,對於揭示致密天體相對論性射電噴流的起源與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有望打開黑洞射電觀測和理論研究的新思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