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隱藏秘密的小車間裡將原料布條進行粉碎。

工人在氯氣與工業鹼合成的池子裡對各種顏色的布條漂白。池中氣味刺鼻,對環境污染大。

布條漂白後成為白色,為變成『棉花』打下基礎。

工人再將漂白後的布條經過機器加工成『棉花』
什麼是行業潛規則?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的、沒有明文規定的、約定俗成的,但卻又是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人們必須『遵循』的一種規則。在經濟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遭受著各種行業潛規則的利益侵害。打破這些潛規則,維護公眾利益,不僅是媒體的責任,也是每一個消費者的義務。從今日起,本報將連續揭秘一些行業潛規則,我們這樣做就是為了呼喚樹立社會誠信,期望行業自律,堅守職業道德,讓消費者擁有一個健康、和諧的消費環境。
核心提示
乾縣和武功一帶,被加工『黑心棉』的人稱作『黃金線』,許多外地老板在其家鄉被執法部門『連窩端』後,將『陣地』轉移到這裡。
在外打工的乾縣農民鄭天(化名)春節回到家鄉,意外發現家鄉存在一些加工『黑心棉』的窩點。『我以前在外地打工,晚上睡在工地上經常被凍醒,當時我還納悶,為什麼厚重的棉被不保暖呢?』後來一位工友說,那是老板買來的『黑心棉』被褥。
鄭天對家鄉出現的這種『產業』感到震驚也很憤慨。在他以及其朋友的協助下,記者目睹了乾縣『黑心棉』出籠的前後。
『神秘院子』大門常閉
3月6日,在鄭天的幫助下,記者進入乾縣楊漢鄉楊漢村變電所隔壁一個廢棄的院子裡。
據說這個院子以前是個紡織廠,後來由於倒閉被廢棄,一個湖北人將這裡租了下來。這個院子給村民的感覺很神秘。院子大門常常緊閉,一些機動三輪車或者貨車時常進出後,大門很快又關上了。
在院子裡,記者看到到處都是布頭,由於院子裡的人不時警惕地打量著陌生人,『只能多看,不能隨意說話。』鄭天的朋友小聲叮囑。他說,這裡最怕的就是媒體,因為經常有一些自稱是記者的過來采訪,老板不讓他們進來,拿幾百元錢從門縫裡遞出去就可以了。之後來的人多了,老板就看他們是否有新聞出版署的記者證。
氯氣泡出雪白『黑心棉』
五顏六色的布頭主要以牛仔衣為主,散落在院子各個角落。知情者說,一般的工序是將長布頭粉碎成短布頭,然後工人將這些布頭運到院子中間的『水池』中浸泡,水池中是加入氯氣和工業鹼的。據悉,浸泡的時間與溫度有關系,夏天一般3個小時後,水中的布頭就變得雪白,而冬天約需一天一夜。
記者看到池子旁邊擺放著四五個氯氣罐。在水池邊,明顯能嗅到一種刺鼻的氣味。一些工人手持帶著鐵鉤的竹竿,不時地翻動著裡面的布頭。
在院子一個角落處,一些工人正在將曬乾的布頭塞進一種叫『清彈機』的機器裡面,然後機器另一頭就出現了棉絨絮狀的『棉花』。另外一些工人將這些『棉花』進行壓縮打包,其重量從20公斤到80公斤不等。一位操作工人說,他們每天能生產約5噸這種『棉花』。知情者說,由於受季節影響,這些『棉花』最好賣的時候是冬季和開春。『到夏天淡季時,他們就暫時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