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這裡工作的主要是外地人,他們吃飯、住宿全在院子裡,與外界聯系幾乎中斷。
隨後,鄭天將記者又帶到一個更為隱蔽的地方。在一僻靜的果樹林裡,一個頗具規模的『黑心棉』加工點躍入記者視線。這個黑窩點周圍是用鐵絲圍成的柵欄,院子裡到處是晾曬的布頭,在陽光下顯得異常的白。
可能碰巧到中午吃飯時間,記者在進入院子後,竟然沒有人過來詢問。屋內,兩名婦女和一男子正在乾活,兩名婦女的工作是將白布頭塞入機器裡面彈成絮狀,男子則對成品進行打包。
『精加工』點設在鄉鎮街道
在距這個村子約10公裡的新陽鄉街道,一家沿街的門面房裡正在將『黑心棉』進行『精加工』,就是在『黑心棉』裡面注入一定的棉花,提高質量,當然其價格也就高了。據悉,每公斤達到12~15元不等。
一名叫胡美利的婦女說,如果要加工被褥,可以把被面拿來幫助加工。她說,這家店是親戚王水庫開的。記者抓了一把『棉花』聞了聞,有一股刺鼻的臭味。
在這家店的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店裡加工『棉花』的情況,上面顯示每天加工的多在500公斤以上。知情者說,能在沿街加工的都是本地人。鄭天說,一些隱蔽的『黑心棉』初加工點,就把『棉花』批發到這裡『精加工』。
知情者透露,在乾縣的梁村鎮和武功縣一些地方,也聚集了不少『黑心棉』的加工窩點,約有十餘家。這些窩點大的年產量約在800噸,小的也有500噸。一些規模較大的『黑心棉』加工窩點,已在此生產了七八年。
-自曝內幕
加工『黑心棉』年利潤60萬元
一位曾經從事過『黑心棉』加工的老板王某說,自己是咸陽人,據他了解,從事這個行業的老板大多來自湖北和河南。而將『黑心棉』進行被褥網套加工的多為江蘇、江西人,也有外地人和陝西人合伙,遇到有關部門檢查時,都是本地人出面『擺平』。
據了解,這些廢棄布頭多是從廣東和廣西的服裝加工廠購進的廢棄料。每公斤包括運費在內,大約2元錢。王某說,在乾縣的『黑心棉』加工窩點,較大的年產量可以達到600噸~800噸,年利潤可達到60萬元以上。
王某還算了一筆賬:每公斤布頭經過處理,可以加工1.9公斤的『黑心棉』,然後老板再以每公斤5元錢的價格售出,這樣每公斤除去布頭原料錢後可獲利3元。除去場地費、工人工資以及一些化工原料和隱形費用後,每公斤純利潤可達1元錢。
王某說,『黑心棉』窩點將貨批發給附近若乾個銷售點,再由這些人將『黑心棉』加工成被褥、網套,甚至填塞到大衣、兒童玩具裡等等,最後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王某說,一般的『黑心棉』流入陝北靖邊、定邊等地,此外,陝、甘、寧一些邊遠貧困地區,也是『黑心棉』暢銷的地方。
-窩點危害
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
加工『黑心棉』的窩點對本地最大的危害就是污染。布頭在加入氯氣和工業鹼的水池中浸泡後,一般這樣的水用過後就要換掉。為了『節約』開支,老板不會對污水進行處理,也沒有辦法排污,只能在附近挖幾個大水坑,將污水滲到地下。據悉,污水直接導致附近的莊稼受損,一些苗木發黃枯死。此外,污水滲到地下也污染了地下水源。
氯氣,一種有毒氣體。由於正常企業購買氯氣有嚴格的規定,這些『黑心棉』窩點不得不高價購進。由於缺少專人管理,這些氯氣罐被肆意擺放在露天下,風吹日曬的,隨時都有泄漏的危險。鄭天的朋友將這些氯氣罐稱為『定時炸彈』。
-消費常識
如何辨別『黑心棉』
3月7日,記者采訪了全國教育學會紡織品檢測與貿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副教授賈格維,她說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辨別黑心棉最重要的決定性原則是:看產品的填充物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原料。用了必然有黑心棉,沒用則自然沒有黑心棉。那麼什麼是禁用原料呢?GB18383-2001《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的配套規定,《絮用纖維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辦法》中列舉以下4種物質為禁用原料:1。纖維性工業下腳料;2。醫用纖維性廢棄物;3。再生纖維性物質;4。廢舊服裝及廢舊纖維制品。
有關醫學人士指出,黑心棉的主要危害在於短棉絮超標以及原料中摻雜工業廢料。
短棉絮是指長度不超過16毫米的纖維棉,由於其體積小、重量輕,很容易穿透棉產品的面料飄浮於空氣中,被人體吸入後可能誘發哮喘、呼吸道等疾病;工業廢料是指紡織廠、制衣廠在生產過程中用剩的下腳料。
另外,舊衣服、用過的棉胎等生活垃圾加工出來的『再生棉絮』一般也被列入工業廢料行列。這類劣質棉類制品由於未經嚴格消毒,很可能成為細菌的『溫床』,人的皮膚接觸後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輕則出現紅色斑點,感覺瘙癢,重則會導致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甚至產生中毒反應。
有多少行業潛規則需要一個個去打破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整個乳制品行業的問題。其實,早在三鹿案發之初,就有知情者爆料稱,往奶粉裡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質含量,是行業內的『潛規則』。
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在商業利益之外,還應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責任。而一個自律的行業,也應該擔負起技術質量和衛生標准的約束作用。遺憾的是,在奶粉行業中,我們只看到了添加三聚氰胺的行業潛規則,看到了『搞定』有關環節、『擺平』媒體、欺騙消費者的『公關』潛規則,卻沒有看到行業的自律和規范。
行業潛規則的盛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給消費者造成了身體或心理上的損害。因為行業潛規則只是內部的約定,而不為外人所知曉,所以不知情的消費者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然而,古話說得好,害人必害己。『沒良心』的企業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信奉行業潛規則的企業,它們不但要受到市場的懲罰和政府的處罰,還將導致整個行業的誠信危機。而這對於一個行業的發展來說,纔是最致命的。
到了該反思行業潛規則的時候了。三鹿奶粉爆出了奶粉行業的潛規則,然而還有多少行業潛規則需要我們一個個地去打破、去反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