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飯店的賬單上暗藏『陷阱
賬單藏貓膩挖坑等你跳
核心提示
去飯店吃飯,結賬時多出一張煙酒單;去KTV唱歌,買單時多出一個218元的果盤……去飯店或KTV等營業場所消費時,市民常遭遇『出錯賬單』。是店家偶然『粗心』,還是故設『陷阱』?業內人士自曝內幕,列出賬單出錯的幾大手法,並提醒消費者買單時一定要當場仔細核對賬單。
事件結賬時多出350元酒水錢
去飯店吃飯時未點酒水,但結賬時卻多出一張酒水單。
10日晚,市民馬先生在農業路某飯店吃飯時碰上了一件蹊蹺事。昨日,他來電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據馬先生介紹,10日晚,他與7個老同學在該飯店聚餐,8個人點了6個涼菜和6個熱菜。晚10時,幾人喊來服務員要求買單。幾分鍾後,服務員拿來賬單稱,他們一共消費786元。『因為好久不見,難得一聚,大家都爭著買單。』馬先生說,最終他『爭取』到買單的機會。
『我剛掏出800元准備遞給服務員,一哥們提醒我最好看一下賬單再付錢,於是我就拿過賬單瞅了一眼。』馬先生說,這一瞅竟發現賬單上多出350元的酒水錢。『我們那天喝的酒是一個同學從家裡帶的,根本就沒從飯店裡點,哪兒來的酒水錢?』馬先生生氣地詢問服務員『怎麼回事』,服務員慌忙道歉,稱賬單錯拿成隔壁房間的。
『我仔細看了看賬單上的房間號,和我們的房間號一樣,連人數和點的菜都一樣,怎麼可能拿錯?』馬先生懷疑飯店或服務員在賬單上做了手腳。他說,服務員紅著臉道了半天歉,並多贈送了一個果盤,他們纔未計較,付了436元離開。
『幸虧我們及時發現賬單上的「錯誤」,要是沒發現,不就吃虧了嗎?』馬先生說,他曾聽一個餐飲業的朋友說,為多掙錢,一些飯店在結賬單上『做手腳』多算錢。
調查很多市民曾遇『出錯賬單』
情況確如馬先生所說,飯店常出現這種『錯誤』嗎?又有多少市民曾遭遇過『出錯賬單』?昨日,記者隨機采訪了30位市民,有23人表示結賬時曾出現這樣的情況。
市民徐女士稱,上周,她與同事在經三路某飯店吃完飯結賬時發現,其中一份12元的『魚香茄子』在手寫賬單上寫的是一份,在電腦賬單上卻成了兩份。
無獨有偶,市民何女士兩個月內連續遇到了三次『出錯賬單』。『第一次是在一個火鍋店,結賬時我順便看了一下賬單,一份點過但沒上的菜居然也算上了;第二次是在一個家常菜館吃飯,56元服務員算成了76元;第三次是同事聚餐,賬單上不僅多出了3條濕巾錢,還多出了120元的煙錢。』何女士說,盡管服務員都說算錯了,但她總覺得心裡不舒服,『總不能算錯的頻率這麼高吧?』何女士告訴記者,自從經歷過這三件事後,她每次買單都要拿著計算器仔細核對賬單。
市民王先生在KTV也遇上了『出錯賬單』。『那天晚上,我們12個人一起去緯五路上一家KTV唱歌,結賬時發現兩個果盤變成了三個,多出一份218元的大果盤。服務員說是我們中間一位黑瘦、戴眼鏡的男士點的,可我們12個人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人,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王先生說,還有一次他和朋友在KTV喝多了,服務員竟先後在房間內和櫃臺前讓他們結了兩次賬,『第二天我們酒醒後纔發現,真是氣死了』。
揭秘賬單出錯並非全是偶然
賬單出錯,是商家偶然粗心,還是故設陷阱?昨日,餐飲界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飯店賬單出錯,有時的確是服務員算錯了,但更多的『出錯賬單』絕非偶然『粗心』,而是故意所為,目的是讓顧客多掏銀子。
賬單是怎麼出錯的?該業內人士當面向記者『傳授機宜』——
一般來說,一些飯店會『培訓』服務員如何『察言觀色』,借機『出錯賬單』。而『出錯賬單』多瞄准的顧客人群為:公款消費的人、爭著買單的人、財大氣粗的人、拍拖不久的戀人、打賭或打牌贏了的人以及喝高了的人,這類人群在結賬時很少仔細核對賬單。
賬單出錯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一、結賬時將菜的單價打成雙份,把原來的價錢翻了一倍,而這種『粗心』多出現在價格不高的素菜或家常菜上,不容易引起顧客疑心;二、當顧客點了一個菜,服務員會說這個菜沒了,建議換另一道菜,但結賬時那道沒了的菜也會出現在賬單上,這種情況最普遍,也最容易用『不小心出錯』來搪塞;三、賬單上莫名其妙多出沒點過的菜或煙酒等,被發現後店家往往以與鄰桌或別的房間搞錯來應對;四、點的是小份或中份菜餚,結賬時卻變成大份,對方會以『上錯了』來解釋;五、顧客中途加菜,菜沒上賬單上卻算了錢,或者在一些燒烤店,顧客中途不時加幾串羊肉串、板筋等,最後算賬時有時連顧客都忘了到底要了多少食物,對方正好做手腳;六、各類菜品單價准確,讓顧客在核對賬單時放松警惕,卻在總價上多算錢。
在鄭州某KTV工作的劉先生也對記者說,一些店家或服務員見前來唱歌的人數多時,會趁亂上一些顧客沒有點的東西,並以顧客其中一人要的為由而多收錢。
提醒買單時多看幾眼賬單
『賬單出錯,一旦被顧客發現,店家或服務員總會態度極好地進行道歉,或者贈送一盤水果表示歉意。由於沒有實際損失,加之不想影響心情,顧客大多不計較。』該餐飲界人士說,即使顧客不小心中招,也很少上門較真,因為很多顧客付賬後不索要賬單,造成『死無對證』,誰會承認有意多算錢?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小心。在去飯店吃飯或在其他公共場所消費時,養成當場核對賬單的習慣,並索要賬單,以免吃個啞巴虧,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該業內人士說。
而在KTV工作的劉先生也稱,為防服務員做手腳,去KTV消費的顧客應選出一位代表,並提前告知服務員,點東西時只對他一人,其他人點的不算,否則不予買單。